福建养老,有了“温度”有了“智慧”
发布时间: 2022-11-18


  面对逐渐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让老年人真正幸福地安享晚年。“十三五”以来,同安区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全面补齐养老事业发展短板,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温度”与“智慧”并存的养老服务发展之路。

  开设食堂,就近养老有温度

  据福建日报报道冬日暖阳,同安区北门社区的黄玉玲和老伴在清风园散完步、晒完太阳后已近中午,他们不再像往日里那样匆忙赶回家做午饭了,而是闲庭信步地往就近的同安区老年食堂走去,午餐就在那里享用。

  上月底,同安区老年食堂在大同街道金日路10号揭牌运营。作为同安区2020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重点项目,该食堂将为大同街道、祥平街道辖区附近的老年人提供午餐堂食及配送服务。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在食堂享用三菜一汤营养套餐。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自费仅需8元,低保户自费5元,特困老年人免费。

  “从家里到老年食堂,走路约8分钟。”老年食堂的运营,对于今年75岁的黄玲玉和81岁的老伴来说,是一大福音。“以前,午餐都是自己煮。两个人的饭,不好煮,锅碗瓢盆还要清洗,也挺麻烦。有了老年食堂,我们就可以安心地去游玩,饭点到了就回来吃饭,多好啊!”

  “味道很好,配餐也很合理,有荤有素,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经济实惠,又干净卫生。”从附近前来就餐的老年人们如是说。

  目前,同安区老年食堂已开放银姗养老服务微信小程序、服务站订餐等多种订餐方式。

  配上设备,养老服务有智慧

  本月初,同安区启动特定老年人智能定位监护设备服务试点项目,为辖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等125名政府兜底对象配备智能定位设备。今后,只需佩戴一块4G智能看护手表,老年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就可及时求助。

  “老年人摔倒时,只要按下手表侧面的‘SOS’按键,大概按3秒钟,它就会自动呼叫,第一监护人子女的手机铃声会响起,同时社区大屏上也会弹出‘SOS’求助信号。除此之外,它还会同时向其他几个监护人和助老员发出求助信息。”启动仪式上,项目技术方陈志钦演示了一键紧急呼叫的操作方法。

  作为同安区智慧养老平台之一,特定老年人智能定位监护设备除提供一键紧急呼叫服务外,还提供24小时响应服务、语音提醒用药、睡眠监测、运动计步、心率血压检查、健康异常自动报警等安全监护、健康监测等智能服务。

  近年来,同安区全面完成全区所有村(居)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场所的提升改造,推动社区与市“12349”养老信息化平台建立有效对接,逐步建立“互联网+养老”的居家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市岛外四区中率先实现居家养老信息化全覆盖,智慧养老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覆盖末端,养老体系有广度

  上月底,同安区在大同街道凤山社区、祥平街道祥平社区举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揭牌仪式,这意味着该区5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全部完成。至此,一个区有养老院、镇有照料中心、农村有幸福院、社区有服务站的覆盖同安全区的养老体系已完备。

  依托完备的养老体系,可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就餐、医疗保健、身体照顾、文化娱乐、康复理疗、应急救援、精神慰藉等优质高效的服务。

  “十三五”以来,同安区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补齐养老事业发展短板,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截至上月底,全区已建设并运营6所养老服务机构、8所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1所农村幸福院、6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一批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城市、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1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