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北下关街道亮出地区养老精美名片
发布时间: 2022-11-18


  从老年人出行需求出发,安装北京市第一部“租赁式”电梯;从空巢老年人看护需求出发,成立北京第一个非介入式智能看护试点;联合国家卫健委科研所研制社区康养评价标准,发布社区康养指数……一个个养老工作亮点精彩纷呈。眼下的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正在创建文化养老品牌,持续打造精美的养老名片。

  试点社区居家养老

  从2013年至今,北下关街道围绕试点社区南二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构建与全面示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重要领域关键标准研制与重点示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培训与深度示范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提供示范经验。

  2013年—2016年,北下关街道先将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改变了服务无规可依状况。北下关南里二区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中心(驿站)是最早建成的一批养老驿站之一。作为2013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北京市唯一一家社区居家养老试点项目,如今已成为养老制度创新、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示范单位。经过几年发展,这里已成为周边十几个社区老年人的第二个家,不仅有专人负责高龄孤寡老年人的日常健康管理和慰问,还组织志愿者到孤寡、独居老年人家进行心理疏导。驿站内设有日间照料室,接待并服务于需日间照料的老年人。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合唱团、书法和棋牌等文体娱乐活动,以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同时,通过助浴、老年事务咨询、理发和修脚,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便利。

  2016年—2018年,北下关街道将以服务为中心,转向以老年人为中心来寻求重点突破,做出大胆尝试:从老年人出行需求出发,引进专业电梯运营商,安装北京市第一部“租赁式”电梯;从空巢老年人智能看护需求出发,成立北京第一个非介入式智能看护试点;为特殊困难老龄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等等。从2018年至今,北下关街道的养老工作又开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体系,并为此设计了1+1+1+N养老服务新体系,同时开始试点实施,引进多样化的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商进入社区,并协助其落地。如,为不具备建立养老驿站的社区推出智能家居服务。这种以产品为载体,运用现代通信技术的智能化设备,为老龄人提供安全健康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很受老年人欢迎。

  新思路推进医养结合

  据北下关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淀区多项养老创新实践试点工作均以北下关作为基层承载地,如:承接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老年互助社、楼梯式旋转电梯试点工作。

  在疫情期间,北下关街道转变工作思路,不仅打造线上老年互助课程,还通过建立“街道—社区医院—养老机构”联合工作机制,推进医养结合。街道开通为老年人代开药绿色通道,为有困难老年人提供“零接触”便民服务,通过电话、视频和微信形式加大巡视探访力度;整合老年人餐制作和分发等资源,在大柳树北、广通苑、卫生部等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整合安心陪诊和车辆服务公司,将助医陪诊服务引进街道。另外,北下关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整合街道内外资源,创建“北下关文化养老苑”养老品牌。各社区开展老年人互助服务和多种为老活动项目。如,敬老月系列活动、健身文娱活动、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工具等,使其更好融入现代社会。

  建立“健康北下关”体系

  康养结合、促进老年健康,北下关街道不久前结合地区“科技金融示范区”的定位,抓住互联网数字经济风口,以现代康养理念为基础,创新推出“云上健康”新模式,并联合国家卫健委科研所研制社区康养评价标准,发布社区康养指数,开发北下关康养服务体系管理系统,从无到有建立“健康北下关”康养服务体系。今年初步形成以社区康养指数为中枢大脑,31个社区、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支老年党员志愿队等辖区服务队伍为躯干的正反馈健康体系,社区康养指数已完成31个社区全覆盖,参测人群达1000余人,已初步形成社区老年健康格局。

  寒冬时节,位于中关村南大街40号院里的养老驿站里却热气腾腾,30多位老年人正跟着教练锻炼体能。街道工作人员表示,之前对一些老年人做了体能测试,锻炼项目是根据测试效果设计的。一位正参加训练的老年人告诉记者,这个班我一次都没落下,都锻炼一两个月了。以前自己连小哑铃都举不起来,现在能连举好多次呢。

  北下关街道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先通过线上收集老年人体适能、脑适能、情感适能三方面的数据收集。再针对这些老年人的情况推出不同的线下课程,让不爱动的老年人动起来,延缓卧床期时间,将康养有效结合,促进老年健康的发展。

  据了解“健康北下关”康养服务体系,是经由国家卫健委科研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技术工程实验室参与研究并指导。通过搭建北下关地区康养服务体系管理系统平台,以社区康养评价标准,通过体适能、脑适能、情感适能三个维度量化评估老龄人健康水平,最直观的展示百分数据。记者在微信小程序中的“健康北下关”中看到,点击“北下关服务”后,就会出现一个健康评估页面,在指数一项内,可以做体适能、脑适能、情感适能的评估。通过回答问题和展示形体活动等方式,老年人能得到自身生活能力、营养风险等各方面的一个综合评估结果。

  工作人员表示,评估后,老年人可获得健康评估数据报告。根据其薄弱方面,老年人自行选择辖区养老机构举办的专项康养训练课程,有针对性地科学提升健康水平。同时,可随时再次评估,构建出“评估—训练—提升—再评估”的良性循环康养服务体系。此方式将线上线下有效结合,从而发挥出更大作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