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人未来养老“一脸同行”是标配,“时间银行”积福报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上海给独居老年人配备智能水表,通过每天用水数据反推老年人的居家安全,这样的举措就是用智慧网络赋能养老服务,我们南京其实也有不少类似的小创新给老龄人的生活带来了大改变。

  魏玉梅今年66岁,家住南京市玄武区的尖角营小区,最近三年她都习惯了到小区附近的新街口街道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刷脸吃午饭。“刷脸进来,验明正身之后来这里吃饭,这里助老餐是有政府补贴的,一顿饭只花10块钱,吃得很好,很满意。”魏玉梅说。

  南京市对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用餐按年龄段实行差额补助,“设置人脸识别系统,一方面是方便老龄人用餐,以免他们忘记带助餐卡还要回家去取;另一方面就是避免助餐卡被他人使用,薅了政策优惠的羊毛。”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店长杨新宇说。

  这套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慧养老系统由南京市市民卡有限公司开发,今后还将逐步上线志愿者送餐、老年人助浴看护等服务,真正实现“一脸同行”,让养老服务更便捷,政府监管更高效。而已经上线的“我的南京”APP里的“时间银行”模块,是南京市政府着力推广的一项互助养老项目,普通人注册审核通过后就能成为志愿者,为80岁以上的南京户籍老年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包括交谈聊天、读书看报、心理疏导、家务料理等。如果老龄人不会使用手机APP,还可以委托服务点代为下单。

  “徐奶奶是我们的老熟人了,她今天下午需要人上门帮忙打扫一下家务,我这就帮她下单。”杨新宇说。“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类似于“滴滴打车”,有需求的老年人发布订单,可以提供相应服务的志愿者“抢单”,而系统则根据大数据算法来配对。杨新宇说,订单多的时候,光是他们中心一个服务点一天能接到近10单,志愿者的热情都十分高涨。“这个志愿服务时间是可以储存的,就像银行存钱一样。我们(志愿)服务时间最多可以储存1500个小时,等到我们老了以后、需要养老服务的时候,其他年轻的志愿者就会接我们的订单,而我们年轻时候做的1500个小时的服务时长,这个时间我们可以自己用,也可以赠送给别人来享受养老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在上门提供养老服务的时候,必须首先核验定位识别和人脸识别,“这样做的目的,第一个就是确保老年人的安全,意思就是老年人在家是没问题的,第二个就是确保服务的真实性,你在这个老年人的家里,确实是在真实地做服务。”杨新宇说。

  为了在老年服务、医疗保健、适老用品、咨询培训等方面创新产品服务,推动适老领域新兴产业的科技化、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哈佛大学和南京市溧水区共同合作建设的省产研院适老社会科技创新中心12月8号在溧水经济开发区揭牌。领衔项目的哈佛大学教授凯博文,是国际医学、人类学界和精神卫生研究领域重要代表人物。项目将在哈佛大学校内成立全球适老社会科技研究创新中心,并在溧水设立哈佛国际办事处,采取省产研院的专业研究所模式,围绕老龄化社会需求,汇聚国际人才和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