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进步的社会,绝不会丢下老龄人
发布时间: 2022-11-18


  智能时代,大家办事越来越方便,无论是看病挂号,餐厅吃饭,还是乘飞机、坐火车远行,仅仅依靠一部手机,就能把一切搞定。在社会大多数人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有一部分老龄人却频频受困于智能科技,被扫码、刷脸、手机支付等搞得寸步难行,似乎成了被智能生活遗忘的“局外人”。

  最近有两则和老龄人相关的新闻上了热搜,重重地刺激了公众敏感的神经。

  11月21日,湖北广水一名行动不便的94岁老年人,为了激活社保卡,被亲属抬到银行、抱起来进行人脸识别。

  11月23日,湖北宜昌秭归县,一位老奶奶独自冒雨在柜台交医保,工作人员告诉老奶奶“不收现金”,老年人茫然不知所措。

  这些场景,令人心酸又似曾相识,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邻居、我们未来的自己。

  这是当务之急,不能再让老年人受困于扫码、刷脸、手机支付等智能科技手段。国家终于出手,破除这道老龄人的智能鸿沟。

  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龄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龄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龄人的基本需求;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等方式拒收现金。

  方案针对老龄人在使用智能设备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有了明确的解决办法,包含应急保障、交通出行、日常就医、政务服务等七方面20条,为老龄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人性化便利服务。

  关心老龄人使用智能设备遇到的困难,并非小题大做,这确确实实是困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大问题。他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刷健康码、不会网上挂号、不会网上交医保……新技术的应用,对老龄人显示出“不友好”的一面。

  老龄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痛点,折射出数字经济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一些盲区。据相关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将近2亿老年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在这样的背景下,单靠老年人自己的努力,说再多的“活到老,学到老”,显然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在公共服务领域,社会应更多关爱,提供人性化的特殊服务,这是精细化社会治理应有的温度。

  智能时代的列车再快,也不应该丢下老龄人。一个社会对待老龄人的态度,检验着它的文明程度。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既要给领跑的年轻群体更多机会,也要给落在后面的老弱病残人群以充分关照。现在的老龄人,年轻时也是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建设社会的目的,不是为了淘汰自己。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所以今天我们善待老年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