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牌养老顾问”有多厉害?这两位崇明人告诉你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一位是做事风风火火的新海镇跃进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朱彩珍,一位是“柔情似水”的港沿镇政府事务办职员沈航天,性格迥异的两人,却有一个共同身份——上海市金牌养老顾问。

  风风火火,急老年人所急

  在跃进居民区,经常能看到朱彩珍风风火火的身影。她时而在老年人遇到困难或发生紧急情况时,忙前跑后,进行救助;时而出现在跃进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解读养老政策、介绍服务资源。已到天命之年的朱彩珍虽身兼数职,但仍干劲十足,是个令人敬佩的“女汉子”。

  担任养老顾问,必须对各项养老政策了如指掌。朱彩珍白天忙碌,晚上筋疲力尽回到家,还不忘抽时间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她用心做好笔记,上网查询资料或者请教专业人士。很快,她就对周边养老服务项目和资源了然于胸。面对居民各种问题,都能对答如流,成了老年人的养老“百事通”顾问。

  除了等待老年人上门咨询,朱彩珍有时还会“主动出击”。79岁的孤老姚金荣前段时间生病住院后,行动愈发不便。朱彩珍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一见到朱彩珍,姚金荣惊喜万分。“你来的真及时,正想找你问问有没有适合我的养老方案呢。”

  朱彩珍随即根据姚金荣家庭和经济情况,向他推荐了长护险。“根据评估制度,评定级别为2至6级的老年人可以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不仅每天会有专人上门照护,而且费用由长护险基金会支付90%,自己只要支付10%。如果你需要用餐,为老服务中心还可以送餐到家。”姚金荣满意地点点头。

  姚金荣决定全部申请。因为姚金荣腿脚不便,朱彩珍又开始忙前忙后帮他代办,不出半月都搞定了。“多亏了朱彩珍,我不用四处咨询、奔波,还有了看护、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原来在家门口养老也能如此温暖。”姚金荣感激地说。

  “柔情似水”,滋润老年人

  “85后”沈航天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会每周抽几天时间去港沿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服务。虽说是男生,但做起养老工作,他兼有女子的细致、温柔。“都是慢慢磨炼出来的,”沈航天说,与老年人沟通需要耐心,因为你表现出一点不耐烦都会让他们感觉伤心、沮丧,从而回避沟通。

  一次,吴老伯来到中心,愁苦地说道:“我平时身体不好,老伴又早已身故,孩子们忙着工作和抚养下一代,还要抽出时间照顾自己,实在太累了。”

  “目前,适合您的只有机构养老,你考虑吗?”吴老伯面露难色。“有什么顾虑吗?”沈航天问。吴老伯说舍不得家人。“我理解你的感受。不过,去了养老院,如果想念家人,平时也可以回家看看。”沈航天不厌其烦地说。吴老伯犹豫不决,“我回去再想想吧。”

  过了几天,吴老伯又来了。他试探性地询问辖区内养老院的情况。沈航天将服务内容、收费情况等一一告知。吴老伯有些迟疑,沈航天看出他的担忧:“如果你想了解具体情况,我可以带你去参观参观。”吴老伯马上答应。来到养老院,吴老伯与老年人们沟通,向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回家路上,吴老伯终于展露笑容:“我决定过来住一段时间试试看。”

  “小沈年纪轻轻,又稳重脾气又好。”老年人们对其服务赞不绝口。除了咨询养老问题,大家有时还会请教沈航天如何用微信、网购等。沈航天耐心指导,遇到听力不好的老年人,沈航天就贴近他的耳朵,放慢语速与其说话;老年人听不懂,他就一遍一遍直到教会为止。如果遇到聊上半天的老年人,他也不急不恼、耐心倾听、微笑面对。

  养老服务,他们有话说

  近日,朱彩珍和沈航天参与了由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举办的第一届“金牌养老顾问”推选活动。经过笔试、情景模拟等比拼,他们从全市2000余名养老顾问中脱颖而出,荣获“上海市金牌养老顾问”称号。

  获得荣誉后,两人对于目前的养老体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在我们社区,大部分老年人的子女在外忙于工作,老年人多处于空巢和独居状态。很多时候,面对突发情况,只能依赖社区。”朱彩珍说。

  目前,跃进新村共有四支服务老年人的队伍。队伍中的志愿者大部分都是刚退休、但仍有较强工作能力的老年人。针对社区内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志愿者们会提供代购、就医陪护等服务。朱彩珍不由想到,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开创社区“以老养老”新模式。

  比如,设置为老服务积分储蓄机制,让参与的志愿者在年老之后享受相应的为老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还会吸引更多人的加入。最后,形成“50-60岁照顾70-80岁老年人”的良性循环。

  “其实,有些老年人来我这里只是为了说说话,排遣寂寞。”沈航天表示,他们需要家人的关爱,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关注。他们也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但好像被这个社会“遗忘”了。如何让他们重新与世界建立连接,是家人、社区、社会值得深思的问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