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让老年人们安享高质量的晚年——关注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
发布时间: 2022-11-18


  2019年5月,我市启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申报工作,并出台了《郴州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一揽子改革措施。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改革试点,形成了有郴州特色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民政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文公布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验收成果,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被评为全国优秀,并以全省第一、全国十佳的优异成绩荣获国家专项奖励。本报记者对此持续关注,为您梳理来自基层的创新创造和鲜活故事,并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如果你老了,你会去哪里?你能去哪里?养老问题,是每一个家庭难以回避的问题。

  据市民政局统计,目前,我市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79.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预计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168.64万,约占总人口的34.7%,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日趋严峻,且呈现出空巢化、失能率高等特征。

  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市聚焦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久久为功,扎实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市委深改委对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进行专门研究,以北湖区、苏仙区、资兴市、宜章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为试点县市区,构建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自愿”的工作运行机制。

  记者注意到,嵌入式居家和社区养老、医养结合一体养老、农村互助式养老等创新,正在成为老年人们安享晚年的重要保障。

  

  嵌入式居家和社区养老,让社区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与养老院集中养老模式不一样,嵌入式居家和社区养老让老龄人不必离开自己的社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原居安老”,是提高老龄人口生活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多数老龄人理想的生活。

  “每周一、周五早上8点就有专人来家里帮我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服务非常周到。”79岁的空巢老年人李成福说,他住在南塔廉租房7栋1单元,子女在外工作,自己身患疾病无人照料。负责照料他的是北湖区燕泉街道振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员。“我们会为老年人们提供中餐、晚餐、洗澡等服务,还会为他们测量血压、修剪指甲,陪他们聊天。”护理员陈玉芬说。

  “嵌入式居家和社区养老”是空巢老年人的福音。“将养老服务机构在家门口嵌入,资源在家门口集聚,服务在家门口做实,老年人的日常需求就可以在15分钟的养老服务圈满足。”市民政局养老科科长罗芬说,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的嵌入式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我市目前破解城市社区“银发危机”的重要手段。

  从2019年起,我市陆续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北湖区振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亲情服务与专业服务相结合,是我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先行者;苏仙区飞虹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搭建以“文化养老”助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让老龄人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资兴市培育本土企业开发“米乐生活”APP,拓展“物业+科技+养老”功能,搭建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目前,我市已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及日间照料中心264家。

  高龄、失能老龄人的照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为满足对这个群体短期、长期托养的需求,我市在社区或小区内开办嵌入式小微型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日间照料和居家上门服务。目前,这类服务已在城区得到有效推广,覆盖北湖区振兴社区、东风路社区、郴电国际小区,苏仙区东岭逸景小区、柿竹园社区,宜章县南京洞社区等14个社区或小区,床位达到630张,选择短期、长期托养的人数累计达到2100多人次,选择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人次累计达到2600多人次。

  

  “医养结合”一体化养老,让年老体弱的老年人们享受专业化照顾

  年老体衰、疾病丛生是养老服务必须直面的难题。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医养“两张皮”的现象长期存在。“医养结合”是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有效结合的模式,目前,我市积极探索“有病治病、无病疗养、慢病康复”一体化养老,取得新进展。

  北湖区绿泰康养中心就是一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中心。“我们这里除了为老龄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之外,还提供慢性病管理、脑中风后遗症等康复治疗。”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老年人李国英因患有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在家长期卧床,刚进来时全身多处压疮,腹部及四肢布满水泡,感染严重。“我们立即请专家对其进行会诊,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营养膳食、细心调养,老年人的情况有了好转。”

  “老龄人可以在同一养老机构中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健康监护、疾病治疗,更及时和更专业的医护服务,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安全性。”郴州市国药福芯康养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磊说。记者在市国资委了解到,我市积极推动国企+养老模式,该公司是郴州市国资委引进的国有企业,今年4月进驻郴州发展康养产业,目前在北湖区东风社区建设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有30个床位,并于9月23日正式营业,现有5名老年人入住。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更安心。目前,我市已建成北湖区绿泰康养中心、苏仙区华湘医养中心、宜章广慈医养中心等为代表的10家医养结合示范点。同时,全面加强老龄人健康管理,在“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全市常住居民老龄人签约27.69万人、签约率58.52%,健康档案建档41.99万人、建档率88.74%,老龄人健康管理33.13万人、健康管理率70.01%。

  

  农村互助式养老,让农村空巢老年人老有所依

  当前,农村年轻人很多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老年人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老年人不能得到有效的照顾,直接导致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不高,或者拖住壮劳力外出务工的脚步,成为农村养老问题难以破解的瓶颈。

  为破解农村留守、独居和困难老年人养老问题,宜章、桂东、汝城、安仁等地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因地制宜利用农村闲置村部、村小、礼堂等场所,通过标准化改造,在人口密集、条件较好的村建设农村“友邻互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结对帮扶模式,提供日常照料、上门服务,补足了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我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很多家务事都做不了,但又不想去城里给孩子增加负担。”92岁的黄亨菁是宜章县浆水乡锁石村村民,唯一的女儿居住在外地。老年人行动不便却又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年,黄亨菁的家人便联系上村里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护理员“一对一”上门照护。“现在我每天有人帮我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平时还可以唠嗑解闷,家人都很放心。”黄亨菁说。

  宜章县浆水乡锁石村共有1669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450人,70岁以上老年人有115人。村支书黄远兵说,锁石村通过建设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监控)中心,通过视频网络连接村医务室、警务室、老龄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生活护理员,形成“1+5”农村居家养老体系,让村里老年人老有所依。

  在汝城县,通过农村互助型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党建+养老”模式得到群众高度评价。市民政局局长周明强说,这个模式一方面发挥了在家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孤寡、留守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也提升了农村老龄人的养老质量。

  汝城县泉水镇白泉村党员带头结对2名至5名老年人,关心照料老年人生活起居,建立结对照料台账,一日一问候,帮助老年人挑水、做饭、打扫卫生,充分调动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多渠道加强对留守老龄人的关爱帮扶工作。

  开展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记者欣喜地发现,我市各地结合实际,陆续出台《郴州市家庭照护床位实施办法》《郴州市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制度》《政府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清单》,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经费,对半失能、失能低保、特困等三类老年人分别给予100-300元/月的购买服务标准。相关政策的接连出台,让老年人在养老层面得到了兜底保障,也减轻了常年居家赡养老年人的子女的负担。

  据统计,2015年,我市只有4家初具规模的民营机构入驻,每千名老龄人拥有床位19.3张,当时全国平均值是27.2张,而山东青岛市高达37.4张。如今,我市共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及日间照料中心264家,各类养老服务设施929处,养老床位总量达到3.28万张,每千名老龄人拥有床位41.17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