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智能手机时代老龄人如何享用便利
发布时间: 2022-11-18


  外出坐公交、买菜、扫码挂号、出示健康码……如今,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为年轻人带来的便利数不胜数,但却使一些老龄人的生活步履维艰。在全民都要使用智能手机、扫二维码支付的时代,老龄人也只能慢慢适应智能手机的节奏。

  据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超过9亿,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6.7%。这个数字说明,有相当一部分老龄人没有及时搭上这列数字快车。那么在这样的网络时代,老龄人的生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他们又该怎样去适应呢?11月3日至6日,山西晚报记者兵分四路,从购物、居家、出行、就医等角度采访了多位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听听他们的困惑和解决方式。

  1最担心的事:不放心手机“钱包”总担心付错款或被盗

  “我会用手机支付,但总觉得不安全。”家住太原市杏花岭区富力城小区的王女士告诉山西晚报记者。王女士是吕梁人,最近来太原看外孙。几年前,她的手机就换成了智能手机,但学会移动支付,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王女士有仨孩子,这几年,她在孩子家轮流照顾孙子或外孙,智能手机最常用的功能,就是微信视频。“这个功能还是孩子们教了好久才学会的。”她说。2019年,王女士带着最小的孙子回了吕梁,她发现周围的同龄人都开始使用手机扫码买菜、买生活用品了。“我觉得挺方便的,就跟着她们学,也是学了好久才会用的。”

  可实际上,王女士始终觉得用手机支付不安全。“年纪大了,就怕付错账。”她说。有时候明明只需要付3元,她却不小心付成了30元。“在老家,卖东西的都还算熟悉,多付了钱还能要回来,可在太原,万一多付了,老板不认怎么办?”王女士一直有这样的担心,所以只在家人或朋友陪同时,才敢用手机支付,自己一个人时,她还是觉得用现金更保险。

  除了像王女士这样担心付错款的,还有老年人更担心犯罪分子用技术手段把自己手机上的钱财席卷一空。“手机支付确实很方便,可是风险也很大。”太原市民何女士说。之前,女儿帮她绑定了银行卡到微信支付,她也确实用手机解决了生活中不少的支付需求。可今年年初某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说她涉及了经济犯罪,要清空她的微信余额。“我一下子就被吓住了,赶紧叫我家姑娘帮我解除绑定。”何女士说。

  虽然女儿一直解释,那是个诈骗电话,但何女士始终放心不下。最终,何女士不光让女儿把银行卡解绑了微信支付,还让女儿带着她去银行查了卡内余额。“看到钱真的还在,我才放心下来。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用过微信支付了。”何女士说。“智能手机用了4年,手机里的功能在一点点地学,却始终不敢用微信付款,就担心里面的钱不见了。后来的一件事刺激了我,才开始学着用,现在出门我一分钱都不带了。”71岁的太原市民葛先生说起使用智能手机的点点滴滴,话匣一下子就打开了。

  从抗拒智能手机,到学着使用智能手机;从不会接打电话,到现在换了两部手机都使用自如;从对智能手机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手机中的很多功能应用自如……葛先生说,使用智能手机的这4年时间,对他的生活影响很大。

  葛先生的儿女都在外地,平时家里就他和老伴。换智能手机前,用的都是老年手机,只能接打电话,“我的第一部手机还是女儿淘汰下来的,我刚开始不想用,女儿知道我喜欢听戏,就在手机里下载了很多戏曲,让我没事了打开听,我才开始用的智能手机。”葛先生说,他刚开始就是接打电话、听听戏曲节目,微信啥的都不用,后来听别人说智能手机有很多功能,他要么给儿女们打电话问,要么就去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手机营业厅里向别人请教,这样一次次地跑,手机里的很多功能他慢慢也就学会了。“去年10月份,我去菜摊上买豆腐,摊主给我找钱了,来了一位看着比我年纪还大的老年人,人家掏出手机扫码付完钱,拎上东西走了,我还在等摊主找零钱。我心里想,人家都用我也可以用,就下决心研究一下。”葛先生说,现在他出门都不带现金了。

  2最努力的事:不懂不会就问并记下来努力适应新时代

  11月4日一早,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家住太原市万柏林区的路梅女士家中。路梅今年65岁,刚刚退休,跟儿子住在一起。在家里的茶几上,山西晚报记者看到有一块玻璃压着一张纸,纸上画的是网络电视的操作步骤。画得非常详细,将每一个细节和注意事项全部做了标注。

  看到山西晚报记者关注这张纸,路梅笑了。她说,自己退休之后就跟着儿子一起生活,除了做饭收拾屋子,空余的时间就是看一会儿电视。“以前用机顶盒的时候,操作很简单。前年,儿子说现在没有人用机顶盒了,都开始看网络电视,不但比原来收看的频道多,还可以点播自己想看的节目。我听着挺好的,于是儿子直接将电视也换成网络电视,只要跟手机联网,手机上看的都可以在电视上看。为此,儿子还特意给我配了一个智能手机,让我方便操作。可这一点儿没让我觉得方便,反倒让我连电视也不会看了,有好几次,我不知误摁了什么键,电视直接就蓝屏了。为此,儿子教了我好几次,我当时记住了,隔天就又忘了。没办法,就让儿子把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写下来,儿子也很有耐心,给我写得特别详细。”

  随后,山西晚报记者又翻看了老花镜下面的本,里面记的有连接无线网络的操作以及密码,登录微信的操作和密码,甚至还有微信视频的操作步骤。路梅说,她把自己记不住、不会弄的一切都记在这个本上,不会就看一看,以免耽误事。

  3最无奈的事:不会用智能手机感觉比别人慢一步

  “如今不会用手机支付,可跟不上时代了。”11月5日,在太原市并州北路一家快餐店里,65岁的葛先生点完餐用现金付了款后,跟山西晚报记者说道。

  葛先生是带着孙子出门的,“要不是孩子非要来,我是不会进来的。”他说。以前他经常在快餐店里看着年轻人用手机快速地点餐、买单,还能享受价格优惠,他非常羡慕,却也无可奈何。“有时候店员说可以帮忙,但打开微信后,还要密码,我又记不住,最后还是用现金了。”因为不会使用手机支付,葛先生平常买菜、买早点,甚至给孙子买零食、小吃,都要在出门前备好零钱。可即便如此,他也常常遇到一些比较尴尬的情况,“几毛钱的零头,有时对方不爱要零钱、或是没有现钱找,还是会要你‘扫一扫’。”

  葛先生的智能手机是儿子去年刚给换的,他主要用来发发微信、拍拍孩子的动态,方便和亲戚朋友交流互动,再多的功能就不会用了。前几天,他的手机提示系统要升级,他都不敢点击自动升级的按钮,只能等着儿子回来。“有一次,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动升级的原因,点了之后有些图标就找不到了,最后还是儿子帮忙给找了出来。”他说。从那之后,他对于手机软件升级这件事就很慎重了。葛先生也曾试着学习用手机支付,但经常是“今天教了,明天就忘,还要记密码,有点麻烦。”次数多了,葛先生就不愿意学了,“我觉得智能手机操作对我们老龄人来说太复杂了,学得慢、忘得快,好不容易摸着门道了,遇到手机系统更新、软件升级,很多东西又要重新摸索。”他说,“而且,我也不愿意经常麻烦孩子们。”

  满大街都是共享自行车,刚满60岁的胡先生原本想趁着到省城带孙子的机会体验一把,但拿起手机一扫,却傻了眼,“手机提示让绑定银行卡,我的手机连接WiFi都是孩子给设定好的,哪会用这个。”胡先生说,最终,他只能作罢。“好多地方不准备零钱,只能用手机付款,那像我这样不会的人就没办法了。”68岁的孙先生说,去年,他和家人去旅行,在某个景区,他想买一些土特产,却发现很多商家都说不收现金,只接受微信或者支付宝,让他觉得很不舒服,“有人用的是老年机,钱想花都花不出去,太不人性化了。”

  今年10月底,晋中的赵老先生因为骨刺问题,来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看骨科。进入门诊楼需要出示健康码,他和老伴都不会弄。所幸他老伴的手机是智能机,当时,旁边的医务人员和保安人员帮助他们下载了支付保,并绑定了健康码,他们这才得以进入门诊楼看病。“我当时看见,还有从外地来的老年人,也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被卡在医院外边的。”赵老先生说,幸亏得的都不是急病,万一有个着急的,没有健康码,难道就原地干等吗?拖延了病情算谁的。

  4最开心的事:从最初的抵触到现在的得心应手

  在出行方面,很多年轻人都已经驾轻就熟。开车去了陌生的城市,使用百度地图或者高德地图进行导航;在本市乘坐公交车,也可以扫手机二维码支付;市区里短途的出行,可以扫码骑共享单车。要去旅游,手机上买机票、火车票,订当地的酒店,购买当地旅游景点门票等等,可以说,一机在手,出行无忧。

  可是很多老年人在出行方面却犯了愁。在今年8月份,外省就有这样一个案例,乘坐地铁都必须出示健康码,而一位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没有健康码,因此被拒绝乘车。视频中无助的老年人,引发了社会上很多激烈的讨论:这件事,到底谁错了?难道互联网时代,老年人就应该被抛弃吗?谁都有老的一天,谁能保证自己老的那一天,就一定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呢?

  家住太原市长风街的李先生,平时特别爱唱戏,每个公园里都有他的老戏友,因为去的地方不一样,他就担心开车去了没有地方停车,而乘坐公交又非常费劲,他还得查乘坐几路车去、中间需不需要倒车等问题。打出租车很难,因为他早上赶唱戏的时候,也是交通高峰期。

  后来,贴心的女儿帮他下载了多个打车软件,包括滴滴、滴答、大昌出行等多个平台。刚开始的时候,他是抗拒的,觉得麻烦,还得手机上操作。后来连续用了三四次,这下子离不开了。“我这才知道,这些滴滴、大昌出行,就跟出租车似的,都在我周围跑,我一下单,很快就有人接单,来拉我了。”李先生兴奋地说,而且这些车大都干净卫生,有时候还能比打车省几块钱。

  自从学会手机约车这个新技能后,李先生也一改以前的思维,开始跟子女们甚至外孙请教如何用手机出行。包括去烟台和青岛旅游的时候,他自己用手机租了当地的车、买了旅游景点门票、订了晚上的房间等。李先生兴奋地说,都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自己也能做到出门用手机,摆平出行时的烦恼了。“想想以前,火车站排队买票,去医院挂号排队……现在,用手机,省了不少麻烦。”

  除了出行,学会使用智能手机,还有许多更开心的事。11月4日中午,山西晚报记者见到了家住太原小店区晋阳街的张顺发老年人。老年人今年73岁,他开心地掏出手机,说自己刚刚学会用手机登录微信,觉得微信真是一个好东西。在微信里,他不仅联系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还组建了同学群,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年近90岁的班主任也在群里。“过几天,我们准备组织一次同学聚会。”张顺发兴奋地说。

  张顺发说,自己从来不服老,年轻人使用的东西他从来都没有落下过。刚刚退休的时候,自己就报了老年大学的电脑班。不仅学会了打字,还有了自己的QQ号。如今电脑也用得少了,他就开始学使用智能手机。在他的手机上,山西晚报记者发现,他的手机非常时尚,除了内存够大,还有很强大的照相功能。手机里除了下载微信,还下载了全民K歌。“我还让我儿子给我买了一个麦克风,没事的时候我就唱歌,你看我的作品还有人点赞、送花嘞。”

  5最暖心的事:别样陪伴手把手教父母用智能手机

  在北京工作的小昭是名90后,57岁的母亲独自一人生活在忻州老家。“3年前,我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那一年,单位工作特别忙。我妈却经常给我打电话问怎么把微信里的钱提取出来,问怎么在手机里下载APP,我妈用的手机和我的不是同一个品牌,在电话里,教也教不会,接的电话多了,就开始烦,让她不会的可以问邻居家的孩子。”小昭说,直到有一次在街上看到,有个小女孩依偎在妈妈的怀里,问妈妈广告牌上的字是什么的时候,她才突然发现小时候她也是这样问妈妈,妈妈也是一遍遍地教。她才突然意识到,妈妈可能不是真的想问她智能手机怎么用,而是想多和她说几句话,毕竟父亲去世后,妈妈独自一人把她带大。

  恰巧那段时间小昭的手机出现了故障,原本决定换其他品牌手机的她,最后买了一款和妈妈一模一样的机型。“买了手机,我就给我妈打电话,告诉她有啥不会用的,尽管打电话,我知道怎么用了。”小昭说。

  和小昭有类似经历的还有90后女孩小丽,她和姐姐都在太原上班,60岁的父母都在运城老家生活。父母用的是老年手机,她们和父母的联系就是打电话。“以前一直想给他们换手机,他们死活不让,姐姐淘汰下来的旧智能手机,他们放在一边也不用。”小丽说,她有一个月的长假,加上父亲的老年手机摔了,按键坏了,她在回家前一天,给父亲买了部智能手机。“刚开始就从简单的教起,我告诉我爸以前的手机是按,现在用的手机点就行。”小丽说,她把手机上不用的APP全部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告诉父亲不要点那里的东西,屏幕下方只留下接打电话、锁屏和通讯录,手机里下载的APP只有抖音和微信。她不想教得太多,就想让父亲能接打电话,能和她们姐妹视频聊天,能刷抖音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就行。

  即使是这样,小丽说父亲在使用智能手机的第一个星期,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比如父亲发现手机屏幕黑了,原来是他把亮度调到最暗;比如教了几次,也不会找通讯录里的电话;比如以前的老年手机能播报来电电话号码,智能手机只有铃声,父亲无法适应;比如没接到电话,不知在哪里找未接来电。

  采访时,小丽说,除此之外,父亲还会主动要求学习,比如怎么在手机上看电视剧,怎么在手机上看天气预报。“我爸也在慢慢地开始网购,他看着抖音经常会说这个东西挺实用的,干活时能用,那个东西不错,地里干活用肯定特别省劲儿。”

  采访中,受访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年纪大了,他们的接受能力变慢了,就得一遍遍慢慢地耐心教,这也是一种陪伴。

  6最希望改变的事:不想被社会淘汰活到老学到老

  “要么强迫自己去适应新事物,学习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技能,要么就面临被社会淘汰。”采访中,不少60岁到70岁的老年人都坦言,自己不想做这样的选择题,并表示“不想改变几十年养成的支付习惯”。

  一方面是高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是努力接受新事物的老龄人,采访中,不少老龄人也建议:各种类型的移动支付,是不是可以根据老龄人的需要,做一些方便的设计或改进?比如说开设专门的老年人通道等。毕竟,让手机支付更加简洁、更加安全,让老龄人支付方式更加合理化,老龄人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为了帮助更多老年人学会用手机挂号,10月28日,山西省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许志红老师,带着自己的志愿者们走进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附近的社区,教老年人如何使用健康码、行程码,如何用手机挂号看病等操作。在现场,很多老年人在志愿者的细心教导下,学会了怎么出示健康码,怎么手机上用“健康山西”APP挂号等等。两个小时的课程结束了,很多老年人都舍不得离开,一直在学习,直到弄懂弄会。

  许志红称,他们志愿者在日常就了解到很多老年人有这样的苦恼,“开展这项活动,的确能提高老龄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也解决了他们日常挂号等难题。”为此,他们志愿者愿意以后多开展类似的活动。

  当然,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苦恼,儿女们应多一些耐心和陪伴的时间,教老年人掌握几项常用的技能,比如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如何挂号看病等。还有,老年人应该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多接触智能手机,多操作几次就能驾轻就熟了。

  此外,针对老龄人的视力降低,或者不会打字等特点,相关APP也可以推出类似语音操作的功能,直接语音对话就能操作成功。比如百度地图,可以直接说“小度小度,我要去迎泽公园……”导航就会直接有路线规划到公园。相信经过别人的帮助或者自己努力,掌握了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老龄人的出行将会更加便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