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淳化农村老年人的晚年新生活
发布时间: 2022-11-18


  “县委、政府是好领班,让锦绣的淳化赛江南,农业年年都增产,新型工业正扬帆;幸福走慢慢看,村里盖起了敬老院,政府为民把事实干,老龄人有了落脚点……”

  这段铿锵有力的快板出自年近八十岁的白启元老年人之口。在陕西省淳化县石桥镇秦庄村互助幸福院门口,近5分钟的《请来淳化看一看》是他自编的即兴之作,介绍淳化县这几年来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表演时老年人的自豪和骄傲溢于言表。

  白大爷身后的广场上,79岁的孙建明大爷一大早就穿上锣鼓表演服,和老哥们耍锣耍鼓;三三两两的老年人正坐着晒太阳,还有人下象棋、扭秧歌、拉家常。幸福院的食堂刚开饭,三张饭桌老年人轮流进餐,当天是四个凉菜、热饸烙面和馒头,老年人说吃得很舒服。据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每天早上统计一下人数避免浪费,菜是村里自产的很新鲜,饭都做得很软烂。小小的互助幸福院真的给村里老年人带来了幸福的老年生活。

  改变始于2017年8月,在得到县民政局10万元福彩公益金支持后,秦庄村建起了占地110多平方米的农村互助幸福院,有食堂、休息室、娱乐室、健身器材,旁边就是村里的医务室,解决了两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中96位7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日间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问题。就像孙景鹏老年人所说:“现在吃得饱、喝得足,屋里日子过得好,啥都不愁,满满的都是幸福感。”

  这仅是淳化县农村养老工作的一个缩影。淳化县民政局局长王凯介绍:“全县现有农业人口172713人,60周岁以上农村老龄人2718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7%。从2013年至今,县里累计投入资金1180万元,由县民政局牵头建成117所农村互助幸福院,建制村覆盖率达到85%以上。”农村互助幸福院引导农村独居老年人在生活上互帮互助,在精神上互相安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独居老年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提升了农村老龄人的幸福指数。

  这种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自主互助的农村互助幸福院,是淳化县探索的一条农村养老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进的路子,经费采取政府补助、社会捐赠和村级自筹相结合的方式,财务公开公示接受监督,都符合村民自治和村规民约的要求。2018年,中国银行定点扶贫支持淳化县农村互助幸福院相关配套实施项目,列支慈善爱心活动专项基金122万元,为淳化县11所农村互助幸福院进行基础装修和设施配置,极大地提升了农村互助幸福院的条件。

  来到淳化县中心敬老院,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该院2011年7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200张床位,按照老年公寓标准建设,楼道房间宽敞明亮,暖气、无障碍设施、餐厅、洗衣室、理发室、浴室、医疗室、活动室等配套齐全。

  11月5日,敬老院里热闹非凡,老年人们正在看秦腔表演,有的摇头晃脑跟着哼唱,高潮处还拍手叫好,演的认真,看的投入。楼后面是很大一片菜地,愿意耕种的老年人,一人一垄,还有比赛,胜出者有奖励。

  今年65岁的刘志刚,在院里住了3年多,他从出生就是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吃尽了苦头。他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太感谢党和政府了,尤其感谢我们的民政干部,如果不是来养老院生活,我都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在这里,工作人员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简直就像亲人一样。每个季节都发衣服、脏了有人洗,每天三顿饭变着花样给大家吃,重阳节很多单位还专门来看望我们……说句实在话,没想到过了大半辈子的苦日子,到最后还能跳进蜜窝里,过上好日子。”

  现在和刘志刚一起住在敬老院的共有45人,都是农村特困人员,日常生活有着落了,就开始忧心身后事。为此,院里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另辟空间让老年人安详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有亲戚的,亲戚带回去安葬;没有亲戚的,村委会负责安葬。所有费用由县财政支付,每人5000元的标准。

  就是靠着这样周到细致的工作,淳化县中心敬老院在各级民政部门的支持下,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被陕西省民政厅评为三星级农村五保供养机构。

  近年来,淳化县农村分散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从2016年的每人每年5300元、每人每年5800元提高到2019年的每人每年6000元。同时,对低保家庭中的老龄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重残人员等重点对象,分别按照低保标准30%、50%的比例增发了补助金,确保困难群众兜得住、兜得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