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网瘾老年”需要全社会正视与呵护
发布时间: 2022-11-18


  几年前,看到子女整天抱着手机,一些上了年纪的父母会很不解,有的甚至会加以斥责。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老龄人用上了智能手机,并沉迷于短视频不能自拔。信息时代,如何帮助中老龄人正确“触网”,理智地面对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方式,已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

  魔性的笑声、激昂的背景音乐……这些短视频特有的符号,正渐渐与老龄人的日常生活绑定在一起。随着越来越多的老龄人“触网”,如何防止这一群体沉迷网络,已成为全社会都须正视的课题。

  对这一现象,感受最深的可能是中年人——父母不再批评自己玩手机,恰是因为他们正乐在其中,那种痴迷的劲头有时令年轻人都自叹不如。网络的魅力,极少有人能自持,老龄人也不例外。随着智能手机和家用WIFI的普及,上网的门槛越来越低,一个孩子淘汰的智能手机就足以让老年人们畅游网络海洋。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老龄人,面对的是海量信息和成熟算法指引下一个个投其所好的小视频,这使得他们想要在无缝衔接的短视频中挣脱出来并非易事。相比于活色生香的短视频,养花、书法、广场舞这些“枯燥”的爱好只能渐渐败下阵来。

  青少年要上学,还有父母管着;中年人要上班,更有压力逼着;老龄人退休了,很多又不与子女同住,所以拥有大把空闲时间。而这恰为网瘾生长提供了最有利的土壤。有节制地使用网络,可以有效摆脱孤独与空虚,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相反,如果无法抵御诱惑,就会成为网络的奴隶,反受其伤害。

  任何沉迷都是有害的,尤其是在老龄人身上,没有什么比“整天足不出户盯着屏幕”更伤身了。表面上看,他们的生活似乎因为网络而充实起来,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社交和获取新知都可以从几寸大的手机上完成。然而,相比于“触网”已久的年轻人,老龄人对虚假信息缺乏辨别力,社交的缺乏、情感的落寞,加上对健康的焦虑,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信息影响。搞笑开心类、祝福类内容还可以娱乐老年人生活,但是虚假信息甚至是健康类谣言,则直接影响他们的现实判断和实际选择。

  让老龄人“脱网”并不现实,当务之急是合理引导老年人上网行为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替代性选择。子女陪伴,建设老年大学,丰富社区老龄人文体活动……尽可能为老龄人社交、健身和学习创造条件,让他们有动力放下手机、走出家门,不给他们沉迷网络的机会。此外,短视频平台也要加大对虚假信息治理的力度,为算法加入反成瘾因子,以保护老龄人用户的利益。

  总之,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老龄人“防沉迷”已是全社会都须共同面对的话题,“网瘾老年”需要得到全社会正视与呵护。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