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汤泉养老服务达成新共识
发布时间: 2022-11-18


  “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好,居家养老的老龄人越来越多,政府如果能给老年人的就餐和活动区域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9月23日,在浦口区汤泉街道社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举办的民生专题协商议事活动现场,老年人陶有华直截了当地提出一条建议。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完成了,马上就能用上。”浦口区汤泉街道的负责人当场回应。

  “今天请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和南京市、浦口区养老服务行业代表坐在一起,就是来商量养老的事。”浦口区政协汤泉街道工委负责人说。汤泉街道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9000余人,约占街道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近年来,汤泉街道顺应涉农街道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求,利用当地环境优美的资源优势,结合政府购买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特色的养老服务“汤泉模式”,深受群众欢迎。

  “养老需求很大,带来的服务压力也大。”汤泉民福养老服务组织的负责人周贤翠说。目前,汤泉街道建成的7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年服务老年人超过20万人次,上门服务老年人2000余人,对辖区老年人上门服务覆盖率超过20%。“为空巢老年人、孤寡老年人、失能老年人上门服务是居家养老的主要特性,但由于当地居民固有的思想观念和消费水平,养老服务的主要经费来源只能是政府购买服务。”

  对涉农街道居家养老“群众说好、政府说要、企业说难”的现状,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和基层群众打开了“商量”的话匣子。“当前,居家养老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和市场化运作之间存在较大的经费缺口。”“养老事业如果仅仅依靠慈善情怀是支撑不下去的!”南京市养老行业企业代表叶梦欣深有感慨:“养老企业前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回报效益低、运营要求高,一定要找到可以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

  “委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汤泉街道负责人表示。“街道目前每年按计划投入8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下一步,我们既要持续加大投入,更要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多元化投资养老服务,进一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周贤翠介绍说,“我们正尝试打通政府消费券支付等多元化经营渠道,同时,推出‘点单上门’‘夜间应急’等养老助老收费服务,尽力实现收支平衡……”

  众人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协商议事的“温度”越来越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愿望落地落实,良性发展?通过协商沟通,当地群众、养老企业、政府部门对居家养老这个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新课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构建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化可持续发展体系凝聚了更多的共识。

  “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会商量!”蒋定宝老年人对协商议事活动的肯定,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共鸣。今年以来,这样的协商议事活动,在浦口区12个“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里已经开展了多次。围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解决民生关切难题,浦口区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通过“网格化”履职,持续推动“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