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银发社交圈
发布时间: 2022-11-18


  没有繁忙工作缠身,少了生活琐事的烦恼,许多远离繁华的老年人,内心仍渴望融入社会。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交,以此驱赶晚年的寂寞和孤独。

  老龄人的社交圈是什么样,跟随记者去看一看。

  玩转智能手机,线上交友排解寂寞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的宝贝女儿送了我一顶帽子,好喜欢。这个款式我想了好久,女儿就是贴心,又可以美美的了。”10月25日晚,吃完生日蛋糕,家住温岭的钱阿姨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了自己此时的心情,并在文字下面配上帽子和蛋糕的照片。

  很快,钱阿姨就收到了一连串的点赞和祝福。她开心地在下面一一回复:“谢谢大家。”

  钱阿姨今年60岁。早两年,她的外孙出生,为了让女儿女婿可以安心上班,她主动揽过了照顾外孙的工作。“因为每天要照看孩子,没有时间出去和老朋友们聚聚,平时就只能在网上和他们聊聊天了。”

  退休前,钱阿姨是一名企业高管,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接受度较高,学习新功能也很快。除了能熟练地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最近,她还玩起了时下流行的抖音——家里种的花开了,她拍了个抖音短视频,记录自己的好心情;用钩针给外孙编织了一件毛衣,她发了一条抖音,秀出自己的手艺;学会了新菜品,也要发抖音分享……

  “我的粉丝看到我的动态,就会在下面点赞评论。这样一来,就算在家也不会觉得无聊了。”钱阿姨说。记者在钱阿姨的抖音账号上看到,她已经在上面发布了80多个作品,拥有100多个粉丝。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钱阿姨这样玩转网络社交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或者儿女不在身边,或者没有时间出去聚会、游玩,刷朋友圈、看留言、点赞,不仅是社交方式,更是他们排解孤独的渠道。

  “在我们家,一吃完饭,无论大人孩子都抱着个手机玩。”为了跟上家人的脚步,家住椒江的蒋大爷在老年大学报名了智能手机学习班,他感慨,“我也想积极地融入他们,不然多孤单。”

  路桥市民赵阿姨今年65岁,使用功能单一的“老年机”已有多年,之前没有想过更换智能手机。唯一的女儿远嫁后,一个人居住的她越发觉得孤独。“今年,我的外孙女出生了。孩子非常可爱,我很想时常看到她。我就琢磨着,我也该跟上潮流,掌握新技能,增加和孩子、朋友们交流的机会。”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后,现在,赵阿姨只要一个视频电话拨过去,马上就可以看到想见的人。

  去年上半年,赵阿姨应邀参加同学会。老同学们为方便联系,建立了微信群。通过微信,多年不曾联系的老友恢复联络,赵阿姨的线上交友圈变得更加广阔。“同学群里分享的照片,我会收藏起来,时不时拿出来看。”她说,“后来,我们跳广场舞的姐妹们也建立了一个群,大家平时有活动,在群里喊一声就好了。”

  如今,赵阿姨的手机里有家人群、同学群、广场舞群、越剧群等各种各样的交友群。

  “滴滴……”采访中,赵阿姨的手机响了起来,原来是广场舞微信群发来的消息,有学员上传了一段自己跳舞的视频。“我们能够聚在一起,就是缘分。”赵阿姨说,“大家一起跳舞,比一个人在家有意思多了,除了交朋友,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线下交友圈

  10月的一天下午,阳光和煦。在椒江区白云街道翠华社区的凉亭里,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四个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坐着打扑克牌,还有一些老年人在四周围观。

  今年73岁的陈阿姨是打牌的老年人之一,已经退休多年。她告诉记者:“我和老伴两个人住在这里,孩子们都定居外地了。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就喜欢打打牌,认识了一些牌友,就相约着每天下午来这里聚聚,不然每天干坐在家里,太无聊了。”

  站在陈阿姨旁边的李阿姨情况也相似,“退休了后突然清闲了,孩子住得远,也不需要我帮什么忙。每天吃完饭、打扫完卫生,就没有什么事情了”。

  走访中记者发现,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社交圈就变窄了,为了丰富退休生活,他们往往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同住一个小区的万小芳是一名资深的旗袍爱好者。她个子高挑,穿旗袍有模有样。万小芳告诉记者:“2018年,我们小区成立了旗袍队,几个旗袍爱好者就聚集在了一起,平时大家一起在椒江体育馆练练形体,社区里要是举办活动,我们就会上台表演。”

  在万小芳看来,退休后有兴趣爱好可以很好地排解孤独。“大家平时在一起穿着美美的旗袍,拍拍照,心情都会变好起来。”

  家住临海的顾余兴今年69岁,他的兴趣爱好是拍摄植物。

  “小时候我对拍照就比较感兴趣,但是没有时间去研究。”2012年,从工厂退休后,顾余兴突然闲了下来。他喜欢爬山,平时就背着照相机到处走,拍摄美丽的风景。山上有许多没有见过的植物,他觉得好看,也拍下来。回到家后,好奇心旺盛的他将照片发到网上询问,并因此在网上结识了一群专门研究植物的朋友,其中还有浙江农林大学植物资源研究所的专家。也因为拍摄植物,他认识了临海的一群同好,平时大家会相约着去山上寻找植物。

  “我一直是一个人生活的,因为这个兴趣爱好让我多了许多朋友,生活变得有趣了很多。”顾余兴感叹。

  跟顾余兴一样,董万华也是在退休后找到了新的爱好。

  董万华原本在临海一家银行上班,因工作繁忙,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2014年,董万华正式退休,来到椒江和女儿一起居住。“以前忙工作倒不觉得有什么,退休后在椒江,人生地不熟,生活一下子变得很空虚。”女儿看出了母亲的郁郁寡欢,给她报了台州市文化馆的广场舞课程。

  这是她与市文化馆的第一次接触。学完课程后,董万华意犹未尽,便和其他学员一起组织跳广场舞。“大多是退休在家的老龄人,大家一起交流,其乐融融。”第二年,市文化馆招募志愿者,董万华二话没说,报名参加,成为一名文化超市志愿者。

  文化超市志愿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协助开展课程。董万华当过瑜伽课、广场舞课的助教,协助老师发放资料、点名、录视频。虽然生活忙忙碌碌,但是她觉得特别充实,“志愿者工作让我迅速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认识了新的朋友,做志愿者、跳广场舞,够忙了。有了集体,老龄生活才不会觉得孤独”。

  结伴旅游,享受旅途中的美好

  还有一些老年人则在退休后喜欢上了旅游,在旅途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自5月初疫情形势缓和以来,家住临海的李庆申老年人就迫不及待地和几个老伙伴相约出门旅游。“一开始就在周边玩一玩,像温岭的长屿硐天、黄岩的九峰公园。最近,我们打算去舟山游玩。”

  李庆申今年78岁,身子骨健朗。早年,因为忙于工作基本没有出去旅游过。上了年纪后,他开始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平时在家里,吃了饭就只能在村子里逛逛,多无聊。旅游的时候,可以遇到不同的人,大家聊聊天,还是很有意思的。”

  汪小贞今年76岁,两个女儿定居上海,她一个人生活在椒江。老年人喜欢旅游,平时会和身边的朋友约着到处游玩,拍拍照片,“近的就在省内,远的到国外”。最近,汪小贞和朋友们一起报了一个绍兴的三日游团。这两天,她兴致勃勃地为这次旅行做着准备。“平时在家也没事情做,旅途中可以和朋友一起聊聊天,感受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非常开心。”

  今年65岁的孙丽在黄岩经营一家餐厅。随着生意逐渐走上正轨,她慢慢地开始关注起了除生意之外的生活领域。旅游,便成了她闲暇时光最好的放松方式。

  “到了退休年龄,生意上的事情管得少了,平时喜欢撺掇着邻居一起去外面玩。”孙丽笑着告诉记者,“我们村里的好几个邻居,都是我外出旅游的同伴。”

  孙丽表示,前段时间,她和朋友一起报了北京团,总共花费了4000多元:“一部分是团费,一部分用于购物。去程坐高铁,返程坐飞机。虽然有点累,但身体还扛得牢。”

  旅途中,孙丽最享受的还是一群人热热闹闹的氛围。“平时在家里,跟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不一样,很少能说上话。我们一群老年人一起,兴趣爱好相同,大家拍拍照、聊聊天,一路都很开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