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方位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幸福养老“余杭样本”
发布时间: 2022-11-18


  余杭区南苑街道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运河街道尝试与社会资本合作,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效率和水平;百丈镇以“盘中餐”为切入口,做细做实养老助餐工作……一项项不断创新的惠老举措,一件件温暖人心的为老实事,带给老龄人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情牵百姓。截至今年7月,余杭全区有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23.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1%,其中80周岁及以上3.4万人,占老龄人口的14.5%。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发展,各镇街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养老服务模式,全力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余杭区共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1家,老年食堂125家,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机构18家,全部实现医养结合;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老龄人共24316人,占比10.4%,位居全省前列。

  在南苑街道,全市首创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服务模式,满足了养老服务个性化需求,破解了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在医疗护理、全天候照料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街道为辖区老年人免费提供测量设备、智能手环、智能手杖等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每日在平台获取实时数据,建立老龄人健康数据库,定期向老年人及其子女发送健康报告,并为社区医生日常诊疗提供参考,如存在异常数据,医疗机构可即时上门服务。

  同时,南苑街道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配置了智能通信设备,一键实现视频聊天、呼叫、点餐等服务,轻松解决智能手机操作复杂的问题。针对独居老年人,平台的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还可以让子女在异地实时查看老年人情况,如有异常自动报警。

  “我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82岁的章雄飞在运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住了9年,每天和伙伴们一起喝茶、拉家常、栽种花草,工作人员还定期为他检查身体,子女也时常来探望,老年人过得舒心又惬意。更让他满意的是,经年初翻新后,养老服务中心的设施、环境得到优化提升,住起来更舒服了。

  这些改变得益于运河街道采用的“PPP+养老”模式,借助社会资本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效率和能力,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养老服务新格局。据了解,运河街道将辖区内的五保供养中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及工疗站交由第三方机构管理运营。政府减免租金,第三方机构则对上述养老服务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和运营管理。为厘清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边界,街道全程参与养老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审计和监理等环节,严格做好风险评估和监控,建立回报机制,确保资金的合理、规范化使用。

  对于农村孤寡、留守老龄人来说,吃上一餐热饭就是一种简单的幸福。今年,养老助餐工作被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围绕老龄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社会化的发展目标,全区将实现以中央厨房、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为基本架构,覆盖全区的多元化助餐体系,全面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

  百丈镇有60岁以上老年人2879人,占总人口数的26.8%,其中高龄、独居、空巢、孤寡四类特需老年人237人。以村为单位的单一助餐模式,不能完全满足老龄人需求。如何让每一位老龄人吃得热乎、吃得健康?今年1月,百丈镇建立全域配餐的镇级中央厨房,从食谱制定、食材挑选、烹饪到分装打包实施全流程标准化把控。考虑到老龄人行动不便,百丈镇采用“中央厨房+配送+助餐点”的就餐模式,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组建7支配送小队,统一车辆、标识、服装、餐具,实现全镇范围内30分钟内送达,确保老龄人能吃上热乎饭;同时,通过GPS路线追踪、就餐照片留影等方式,全面核实掌握送餐情况。

  此外,该镇还整合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家乐、家宴中心等资源,在各村增设1个或多个老龄人助餐点,实现养老助餐服务全域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