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提升养老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
发布时间: 2022-11-18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明确将实施养老服务补短行动列为民生幸福“十大行动”之一。

  目前,泰州市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132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超过1/4,建市24年的年轻泰州正面临着“未发达先衰老”的尴尬局面。

  下一步,泰州市将通过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健全养老服务保障机制等举措,加快推进泰州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老龄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将实施养老服务补短行动列入民生幸福‘十大行动’之列,这对于养老服务发展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封新华说,当前,泰州市养老服务正处在从有到优的提档升级期,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今后养老服务发展的主题,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以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全力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

  泰州市现代民政研究院院长潘时常认为,养老服务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是集合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多种行业集聚的服务体系。要构建好多层次养老服务市场,做好顶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据介绍,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泰州市将加快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让社区、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居家老年人。强化对居家养老的支持,建好“泰有福”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汇聚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把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菜单式送到老百姓家中。8月起,泰州市特殊困难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为失能老年人带去福音。今后3年,全市每年还将为不少于3000户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等老龄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探索设置“家庭养老床位”,将养老机构助餐、助浴、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专业化服务延伸到家庭,为有需求的居家老龄人提供上门巡访、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安宁疗护等专业养老服务。

  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不愿去养老机构,子女平常忙于工作,怎么办?社区养老是经济困难失能居家老龄人的依托。目前,泰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不够理想,没有专职管理和服务人员,服务不专业,服务开展也不正常。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民政局将逐步提升城乡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强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营,建立运营补贴标准与服务内容、质量、评价挂钩制度,支持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和养老企业承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服务。同时,探索推广农村老龄人托养点、睦邻点建设,推进农村互助式养老发展。

  此外,泰州市将探索建立家庭喘息服务制度,将失能老龄人家庭照护技能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所谓“喘息服务”,就是政府花钱为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照料,既让家属喘口气,也让老年人康复得更好。泰州市还将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上门助浴或者接送助浴服务,采取建设“中央厨房”“社区食堂”等多种形式,建立配餐、送餐体系,为社区老龄人提供助餐服务。此外,积极推广“爱心门铃”“时间银行”等做法,鼓励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互助式养老,确保2022年基本建成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机构养老方面,泰州市目前仍存在供需冷热不均的现象。一方面,优质养老床位资源配置不足,床位需求“热”得烫手,如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床位仅160张,“一床难求”现象已持续较长时间;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敬老院由于生活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一,无法吸引社会老年人入住,床位利用率仅为24.53%。“机构养老供需冷热不均,问题‘根子’在优质养老床位资源配置不足。”封新华表示,市民政部门将一手抓公办养老机构扩容,计划增加床位2500张,缓解优质养老服务床位紧缺的矛盾;一手抓农村敬老院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敬老院“双改造双提升”工程,推动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推动医疗和养老融合发展,将优质医疗服务延伸至养老机构和居民家中

  “根据养老服务补短行动部署,泰州市将加快推动医疗和养老融合发展,增加医养结合机构有效供给,规范服务供给,拓展服务内涵,着力提高医养结合水平,让老年人养老、就医两兼顾,生活更方便。”市卫健委副主任杨建国说。

  据介绍,下一步,泰州市将全面开展以老龄人为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2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80%以上失能(失智)老龄人。持续推进65岁以上老龄人免费体检工作,年内完成不少于70%共60.08万老龄人的健康体检任务。市民政部门将协同卫生健康部门设立家庭病床,研究制订为居家老龄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清单和服务规范,到2022年,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

  杨建国说,泰州市正在鼓励以城市二级医院转型、新建等多种方式,积极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依托社区网络化服务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服务的有效衔接。力争养老机构与协议合作的医疗机构普遍开通转诊绿色服务,所有养老机构都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龄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市卫健委与民政局协同,正在抓紧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养老床位试点,推进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养老、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床位。”

  市中医院是泰州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中医院,也是泰州市中医老年病医院。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罗厚义介绍,目前,市中医院安排了全科医生、康复师、药剂师3人常驻市社会福利中心,并针对中心老年人开辟了入院就诊绿色通道,在中心开辟艾灸、拔火罐、推拿、中药泡脚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受到老年人欢迎。

  “近年来,我院以‘医、药、养、游’为抓手,深入开展各项为老服务,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将中医药健康服务向院外延伸。”市中医院院长王华举例说,市中医院与市社会福利中心开展“医养结合”合作后,在市社会福利中心开设了康复治疗区、推拿按摩区、针灸理疗区,并开通医保刷卡及慢性病支付功能,让中心的在养老年人就医、取药非常便利。“今后,我院还将进一步与更多养老机构开展类似‘医养结合’合作,为全市更多老龄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杨建国表示,今后,泰州市将进一步健全老龄人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健康服务能力,加大老年医学科建设。“今年,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医学科建成率预计将达60%。到2022年,所有医疗机构都将开设为老龄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在扩供给、增活力、提质量上下功夫

  养老服务既包括养老事业,又包括养老产业。加快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专业化水平,不断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实施养老服务补短行动的重要内容。

  对此,潘时常曾做过专题调研。他说,由于泰州市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不够,适宜市场化推进的养老服务产业相对滞后,缺乏像常州“金东方颐养中心”那样高中档兼融、居家与机构相结合、物质养老与精神关爱相协调,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难以满足老龄人差异化的个性养老需求。

  “今后,我们将以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全力推动养老服务在扩供给、增活力、提质量上下功夫、做文章、见实效。”市民政局副局长郑永寿说,以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泰州市将大力引进高端养老机构,加快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智能养老促进工程,推动智慧健康与养老产业发展;实施养老服务推广工程,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泰有福”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是泰州市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六大平台之一,平台集聚了老年大数据、养老业务管理、养老服务运行三大功能,与公安户籍、民政救助、殡葬人口以及市民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泰有福”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负责人章迎红介绍,下一步,平台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综合性养老便民服务,以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同时,加大整合全市为老便民服务资源的力度,进一步扩容“泰有福”养老服务联盟,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点单”享受到更多的优质养老便民服务项目。

  郑永寿说,围绕“健康名城”发展战略,泰州市将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和老年康复辅具、食品药品、益智产品等涉老企业,大力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更好满足多元化、便利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到2022年,计划引进国际、国内2家以上知名企业来泰发展康养产业。制定老龄人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补贴政策,探索在养老机构、城乡社区设立老年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租赁)站点,依托市老年活动中心建立老年康复辅助器具展示馆和老龄生活体验馆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