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即出,养老服务业着力补短板
发布时间: 2022-11-18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惠民生、补短板方面加速推进。

  近日,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了《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下称“报告”)称,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2050年,中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7.9%。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接近30%。不可否认,大规模的人口老龄化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了较大挑战。

  著名养老金融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继晔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问题是社会保险领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还需要下大力气补短板。

  胡继晔表示,从近期部委以及地方性文件来看,其意图在于促进养老服务业补短板。在养老保险领域除了社会保险法之外,还缺乏类似《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这样可实施性强的法规和部门规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老龄化国家的水平,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社会养老,它作为社会公共的重要组成,有着非常多的制度建设需要完善。

  7月底,民政部公布了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在推进重点领域立法方面,民政部将围绕规范和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管理,修订《养老机构管理办法》。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贾维周日前在介绍三季度民政部重要工作时表示,将修订《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政策措施。还将推动出台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胡继晔表示,养老产业补短板要和智慧养老相结合,目前他正承担了上海市金融发展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课题。上海很早就提出了“9073”方案,也就是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只有3%在机构养老。在这种情况下,智慧养老就显得格外重要。所谓的智慧养老,是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区域性的养老服务平台,服务于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地方版促进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补短板的政策措施也在密集出台。例如深圳近日发布的《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面形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宁夏出台《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提出,明确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该区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更加合理、社会投资明显扩大、服务质量持续改善、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有效满足全区老龄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除了深圳和宁夏,记者还注意到,上海、山东、天津等地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

  “养老服务业也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产业发展从制造业到服务业转型也是大势所趋。”何代欣表示,我国除了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外,养老服务业也是发展的重点,如何把养老服务业变得规范起来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例如养老服务业还存在着不少欠缺,这些亟需补短板,包括产业规划、养老服务业规范等。

  何代欣进一步表示,养老服务产业有一定的特征,因为它所服务的对象是老龄人,这些老龄人还包括失能老年人等。因此,在服务当中还需要有人性化的服务,包括呵护、心理辅导等等,只有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才能快速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胡继晔表示,下一步,养老服务业还需要以智慧养老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推进老龄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此外,养老服务业目前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大力发展PPP,由政府提供优惠的土地、房屋等基础设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经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