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老龄化实践经验
发布时间: 2022-11-18


  我国老龄事业继往开来,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为世界老龄问题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老龄事业,必须顺应广大老龄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取得进步,让每一位老龄人都能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坚持老龄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

  实践证明,发展老龄事业,必须清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家庭的责任边界,发挥各自优势。既要切实履行政府在老龄事业中政策制定、规划引领、资金投入等方面应尽职责;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满足老龄人对产品和服务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也要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补充作用,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好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弘扬孝亲敬老文化传统,更好满足老龄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需求。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方法

  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政策措施、工作基础、体制机制等明显不足等短板,有效破解制约老龄事业发展的矛盾问题,才能带动老龄事业全局发展。要坚持用全局观念、系统思维谋划和推动老龄工作,把老龄事业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着力推进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协调发展,促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以及老龄人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关爱协调发展,才能实现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发展老龄事业的关键举措

  要勇于改革、大胆探索、不失时机地推进老龄领域的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断开创老龄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弘扬孝亲敬老的文化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从根本上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龄人的责任意识。要切实加大老龄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普遍增强全社会维护老龄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全面提升老龄事业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要深入推进老龄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大力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老龄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指导的预见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