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通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最后100米,市政协提案委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 2022-11-18


  5月20日,市政协提案委委员走访市民政局,开展“十四五”上海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课题调研。围绕本市社区养老服务有关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设想,委员同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交流探讨。

  2019年5月30日,本市召开“市养老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印发《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提出“增量”“增能”“增效”工作思路,具体包括6个提升计划、26项工作任务,提出“到2022年,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方便可及,机构养老服务更加专业,家庭照料能力明显提升,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生活品质相适应的老龄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更加充分、均衡、优质。”本市民政部门正在按照这一方案落实推进,重点建设集日托、全托、助餐、辅具推广、医养结合、养老顾问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截至去年年底已建成268家,实现全市街镇全覆盖,拟于2022年建成400家以上。同时,民政部门推出各类非正式照料服务项目,包括“适老性改造”,每年帮助1000户困难老龄人家庭改善居室环境;为家庭护老者提供技能培训,并推出养老顾问制度,在街镇普遍设立养老顾问点,面对面地为市民提供政策咨询、资源链接、个性化养老方案定制等服务,打通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最后100米”,截至去年年底共有街镇顾问点256个,同样实现全市街镇全覆盖。今年还将进一步推动居村顾问点的设立,探索专业机构顾问点。

  养老护理员是发展养老服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同样是委员关注重点。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已形成6.5名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护理员队伍。通过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岗位培训、举办面向一项护理员的“老年服务与管理”大专班等措施,在提升队伍专业技能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委员们建议,在抓培训提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激励,改善待遇、提供更明晰的职业前景,吸引更多人加入这支队伍、在此深耕磨炼技能。

  谈到技术赋能智慧养老,市民政部门近年来已构建统一的养老数据库和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积极培育以“智慧养老”为特征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广泛运用远程监测、紧急救援等信息技术产品。民政部门呼吁在培育社会组织方面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特别是未来在制订政策过程中把社会组织视为一类主体等,委员们表示赞同并将就此专门建言。同时,委员们建议推进助老器具研发,并给予政策支持。交流中,职能部门和政协委员还就完善长护险工作深入交流。委员们表示,养老服务是大民生、大产业,需要找准着力点进行大发展,要优化养老服务政策环境,扩大长护险试点范围,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布局,培养壮大养老服务人员队伍,走出符合超大城市实际的养老服务路子。

  提案委将根据调研情况,就“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此项内容谋策建言。据介绍,此前,提案委已赴市卫健委走访调研,下一步还将赴部分区和养老机构听取意见建议。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