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光宗养老风险中传出人性警讯
发布时间: 2022-11-18


  这几年,不断有关于保姆虐待甚至加害老年人的新闻见诸媒体,江苏溧阳保姆闷死老年人案是新近被曝光的一例。

  在古代中国的情境中,保姆与雇主间可以说存在着“不是家人却似家人”的关系。而在现代社会,保姆已职业化,与雇主本质上是一种短期的雇佣与利益关系。既然是一种职业,就应该有标准化的职业技能和规范化的职业道德。然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保姆市场,实在难以让人信任和放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居家护理人员的供给不足已经使保姆市场升格为“卖方市场”,无形中形成保姆“说了算”的话语优势、服务优势和价格优势,从而在一对一的居家照料中形成不对称的强弱关系,不外乎“强欺弱”抑或“强扶弱”两种模式。

  为了实现市场化居家照料模式的和谐、安全发展,必须从规范和建设养老市场、养老安全、养老文化等诸多方面一并着力,共同应对。

  首先,推动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劳务市场和保姆行为,大力培育人际互信文化,培植现代化变革过程中的社会化养老文化已然是养老社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使命。中国至少有4000万以上的失能老年人,他们遭遇的养老困境和风险往往不被社会所全面认知,其中蕴藏的人道主义危机却深重而广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机遇期已经悄然消退,而养老风险正在到来。

  其次,构建老有所安、老无所忧的养老安全社会需及早提上议事日程。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养老风险背后隐伏着深刻的人性危机。护工无爱、家人无情、亲人无亲等现象的出现并不让人意外。

  血浓于水,保姆再好也不是亲人,而是雇员。所以,运用监控等高科技手段确保居家老年人的人身安全,预防杀老、虐老等犯罪行为的出现也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有人认为,比较稳妥的选择还是请钟点工。

  再次,重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养老文化正当其时。前段时间,陕西58岁男子因老母亲生活难以自理而将之活埋的案件震撼了舆论。杀老是极端的养老风险,在老龄化加剧的中国开始出现了。究其根源,是部分失能老年人失去了尊老敬老的文化保护,这是养老危机的文化根源,我们应当把它看做一条警讯。

  虐待老年人、遗弃老年人现象反映出逃避养老责任和压力行为的蔓延,以及欺负弱老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潜滋暗长。无尊老之心、无敬老之情、无爱老之意,何来老有所安、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既有传统家庭养老文化难以为继的缺憾,也有当代少子高龄化背景下养老压力带来的挑战。

  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希望建设一个和谐的理想世界。如今我们要为实现这一理想落实相应的文化态度、大众理念、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老龄人照顾、失能照料,而老无所依的重要性要远甚老无所养。在短缺经济物质匮乏时代的养老问题主要集中于缺乏生存资源和养老的物质支持,是能否活得下去的问题;而物质丰裕时代的养老问题则主要表现为缺乏情感、照料与医护的养老支持。

  总之,为应对少子高龄化的挑战早做准备,为势在必然的养老社会化保驾护航,当下中国面临着重建养老文化的艰巨任务。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