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破除社区养老服务困境,探索“互联网+”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2-11-18


  如何探索出一条在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之外,通过市场化手段和机制解决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路径?11月18日,北京首个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怡亲安安”试点正式启动。作为北京首个以预约养老服务为主、社区老龄人团购产品为辅的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怡亲安安”目前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上线。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要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必须依靠“互联网+”。

  社区养老驿站难题待解

  “国内首个居家养老条例《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于2015年正式出台后,北京‘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但是,根据我们对市内300多家驿站进行走访、调研后发现,当前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面临如何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袁芳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是指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构建市级指导、区级统筹、街乡落实、社区参与的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老龄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2016-2018年,北京市相继出台《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建设意见》《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2016-2020)》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如雨后春笋般在京城四面八方“生根发芽”。按照《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关于“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至2020年全市人均养老设施用地约0.25平方米”的要求,北京市将建成1000个养老服务驿站。

  但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在运营模式、服务能力等方面仍存在问题。目前养老驿站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政府补贴、照料服务和助餐服务收费。在所有收入中,政府补贴占比较大。有调研发现,政府补贴占总收入50%以上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高达40%。政府补贴包括政府一次性补贴、租房补贴和政府流量补贴,其中,流量补贴包括服务流量补贴、托养流量补贴、连锁运营补贴和运维支持。但在流量补贴实行过程中,养老驿站也面临一些实际的困难。

  目前,一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仅有三至五名工作人员,从事社区养老服务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很大,助医、康复、理疗等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服务风险。医护人员、社工师、专业管理人员也有很大缺口,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和照料服务。

  袁芳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协会经过调研发现,社区养老驿站当前面临四个“不足”,即服务资源不足、整合资源的能力不足、市场化运营不足及老年服务的供需对接不足。

  养老服务“上网”将成趋势

  近年来,部分地方开始推行由政府主导的养老服务平台,将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信息“上网”,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网上预订、购买等,还有部分线下实体养老企业也推出了类似的网站、App。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商希望通过整合下游服务商资源,实现居家养老低成本、高质量的目标。

  据了解,“怡亲安安”上已上线的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护、保姆护工等五大主题、39类服务项目;涉老产品包括代步用品、生活用品等五大主题以及40类老年产品。“区别于一般的电商平台,‘怡亲安安’未来将以提供养老服务项目为主,重点满足失能、半失能老龄人刚需,尤其是提供一些更专业化的服务和产品”。据袁芳介绍,“怡亲安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签约的服务商、供应商主要是从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的200多家会员单位中筛选出的,服务产品均经过审核,且服务商提供给平台的价格要低于市场价格。目前,服务商、服务产品、服务清单都向北京市民政局进行了备案。

  据悉,目前“怡亲安安”试点期上线的服务项目和产品共有十个主题,其中,服务项目包括助浴、助洁、助餐、助行、修脚、日间照护、陪同就医、康复训练等,销售产品则涵盖了训练床、适老化床上用品、坐便器、坐便椅、康复脚踏车、有机食品等。目前,平台先期选择了19家养老服务商和九家产品供应商,在全市70家养老驿站进行运营试点,涉及北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十个区。

  据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介绍,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正以每年200家的速度增长着。随着该运营模式逐步成熟,未来将会逐渐向全市养老服务驿站、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机构等铺开。届时有可能通过平台让所有符合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参与进来,提升平台的整体服务能力,此举应该会成为北京养老服务的又一有益尝试。

  提供精细化服务是关键

  当代社区发展与治理促进中心主任黄启安表示,社区养老驿站目前普遍提供六项基本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和心理慰藉,但这远远不能满足老龄人的实际需求。此外,“驿站无医”和“医难入户”的问题也有待解决。

  据悉,按照北京市民政部门的要求,北京市各街道的养老照料中心、各社区的养老服务驿站在六项基本服务功能之外,可增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特色服务项目,如市民急需的康复护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

  为便于各区指导各养老服务驿站制定服务项目价格,北京市民政局去年9月还公布了部分服务项目的指导价格。比如,喂饭喂药每次30-50元;协助老年人上下楼收费在100-120元;晚间入户照料12小时收费200-220元;为重度失能老年人洗澡70-180元;陪同失能老年人就医80-180元等。

  记者注意到,在“怡亲安安”平台上,老年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养老服务,而且收费标准都不一样——日间上门陪护每小时40元,上门陪聊每小时70元,上门打扫卫生每小时70元,助浴或床上擦浴每小时80元,陪同就医两小时200元等。这些服务内容差异性大,收费也有差别。

  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要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必须依靠“互联网+”,以社区为基础搭建社区养老平台,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怡亲安安”项目的创新探索或许给各地养老服务提供了示范,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实现养老服务线上线下对接,降低养老成本,提供多元定制的精细化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