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养老服务如何高质量发展?来听听人大代表们都怎么说
发布时间: 2022-11-18


  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到了1762.5万人,占四川人口总量的21.13%,随着老龄化程度加速,养老问题已成为关乎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已成为当前社会养老的突出问题。如何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11月25日,由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养老服务专题视察在成都举行,25位四川省人大代表及2位全国人大代表依次走进了位于成都市的3处养老产业,调研基层,为四川养老产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创新养老产业模式,养老服务模式发生转变

  27位人大代表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锦江区的孝慈苑。上午9点过,居住在此的老年人们活跃在大厅内,读书、看报,下棋......护工们同样陪伴左右,帮助部分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们做着运动。

  在孝慈苑,居住在此的老年人们可以去康体活动中心进行复健,也可以去手工或活动室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心理咨询室、阅览室以及多媒体室,像类似的康养综合体是近年来在养老产业中较为提倡的模式,让老年人们除了能享受到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外,还能为老年生活增添新的乐趣。

  而在另外一处调研点则位于郫都区郫筒街道奎星楼社区养老驿站,项目由郫都区政府投资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模式相结合,引入第三方养老服务公司,通过嵌入整合各类服务功能,实现场馆照护与居家服务相结合,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和居家上门养老服务,使得社区居民不离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养老照护服务。

  一种是中高端养老产业的代表模式之一,另外一种是近年来兴起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都代表着养老服务模式的进步。“经过多年努力,四川省养老服务模式正从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补缺型福利服务,向所有老龄人的民生服务转变。”四川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道。

  “不仅如此,养老服务的形式正在由机构集中照料为主,向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体系化发展转变;养老服务业发展机制,也正从政府举办为主,向放开市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竞相发展转变。”

  

  “把脉开方”,人大代表谈养老发展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人大代表们提及最多的建议就是“政府需做好政策引导”,而政策的引导则在于多个多方面。在参观孝慈苑期间,四川省人大代表邓永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养老产业的医护人员存在缺口,医护人员需要更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培训,政府应该从顶层设计上发力,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医养工作人员专业化的问题。

  “当前,我国养老正处于初级阶段。”省人大代表贾卿谈到,养老产业链同时也是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未来,社区养老将是养老服务中不可或缺的模式,而奎星楼社区的养老驿站就是社区养老的较好探索。

  贾卿认为,专业化是当前养老产业中最大的问题。“我们不仅仅是指养老医疗、技术等科研方面的专业化,还有养老服务人员的基础素养和如何应对老年人们的专业化需求,都需要继续加强。”

  在奎星楼社区养老驿站的调研过程中,运营方“北京清檬成都团队”向人大代表们展示了“智慧养老”的一项应用:老年人们在入住时会进行专业“画像”,藉由2300多项数据指标,软件将运用大数据为老年人生成特殊的照护方案,护理员将根据老年人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照护。

  “智慧养老同样是养老模式的创新特色之一。”贾卿告诉记者,智慧养老给老年人们带来大数据和功能性的应用,许多智慧养老产品层出不穷,同时也是值得关注并具有潜力的重要方向。

  

  服务模式探索创新,稳步提升四川养老服务水平

  在四川,关于养老服务模式探索仍在不断创新。在成都、泸州等地,陆续探索开展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并建立社区“长寿食堂”,为老龄人提供低偿便捷的就餐服务。18个市(州)陆续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并积极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

  2020年,位于崇州市羊马镇的四川省养老实训示范基地将正式投入运营,总规划达1390张养老床位将为老年人们提供标准化服务,是省级医养结合综合养老机构。项目投入运营后,不仅能提供养老服务,还将为全省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和护理人员提供模拟实训的教学平台,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供后备力量。

  当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在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意见稿提出,力争到2022年,四川将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将四川打造成西部养老服务高地、全国养老服务示范省。

  “下一步,四川将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工程、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工程、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工程、养老服务功能拓展工程等7大重点工程,促进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