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创新养老模式统筹城乡民生保障
发布时间: 2022-11-1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等在内的13项基本制度。养老保障是最主要的民生项目之一,关系国计民生。长期以来,城乡养老体系分割显著,城市养老服务压力日益增长,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乏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公共服务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城乡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提升养老服务整体合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南京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18年南京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达141.89万,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工作既关系重要民生,又是重大政治任务。近些年,南京市在统筹城乡养老资源、城乡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江宁区湖熟街道徐慕社区杨家村,通过打造乡村居家养老项目吸引南京及周边老年人到农村养老,建立了“以寄(居)家式养老、民居租赁式为重点,机构集中式养老为补充”多元化养老模式,走出了一条城乡联动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创新之路。

  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政策

  共享发展理念要求以人民利益为核心,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分割的现状,南京市着力解决城乡养老资源分散、部门协同困难的问题,要求统一配置城乡养老资源,力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市级层面,专门成立由相关领导任组长的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多个城乡为老服务部门;区级层面,江宁区颁布了《江宁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江宁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建设及运营管理办法》等法规加强对乡村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街道社区层面,及时把握村情动态,发挥自身优势,完善修缮原本破旧的村落和道路,并积极搭建平台,引进养老管理公司和专业医疗资源。

  城乡融合,优势互补

  城市与乡村在养老方面各有优劣势,能否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城市养老的硬件设施与服务水平高于农村,但老龄人口数量更加庞大,养老需求也更大,“一床难求”,优质养老资源紧张。同时,城市养老面临较高的土地、房租、人力成本,养老服务供给资源面临紧张压力。相比之下,农村具有更广阔的养老空间,优美的环境,更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养老服务供给成本较低,这些都是城市养老所匮乏的。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从优势视角出发,搭建两者合作平台,发挥各自特长,共生共长。

  党委政府规划指导,搭建制度框架

  城乡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模式能够运行源于各级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和政府搭建制度框架,积极作为。首先,在了解到个别村民把城市老年人带回自家照顾之后,所属的徐慕社区党组织积极作为,统筹组织,力图以点带面,规范发展,把养老服务业作为本社区一项主导产业;其次,对村民养老服务能力进行规范培训,使分散的居家式养老也能够具备专业的服务水准。联系江苏省老年医院定期为从业村民提供专业养老护理培训;制作了《乡村养老规范化管理手册》,明确规定了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收费标准和满意度考核等内容;联合共建单位共同提供养老服务评估、医疗巡诊、文化娱乐及监管准入、法律支持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配套服务。规定农户必须具备“宽敞舒适的住房和院子、明确的养老意愿并有照顾老年人生活起居的经验、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条件才能申请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做好健康养老

  一些研究发现,人一生中的医疗费支出,有近四分之三发生在老年阶段,老龄人平均医疗费支出是中青年的三倍以上,因此便捷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成为多数老龄人选择养老方式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乡村养老而言,医疗资源匮乏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所在。徐慕社区杨家村在发展城乡养老融合发展模式时,着重于通过引进资源弥补自身不足。与江苏省老年医院、南京江宁沐春园护理院建立合作关系,并由具有医养结合资源优势的江宁沐春园护理院负责运行管理。为确保老龄人在乡村养老能够获得及时便捷的医疗资源,安排了江苏省老年医院专家和沐春园护理院全科医生定期巡诊,如果病情危急安排及时转诊,并与市区大医院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突发病情及时救治得到了保障。同时,与江苏省老年医院的医养融合慢病与健康管理平台合作,联合为老年人开展全面健康管理,有力地丰富了老龄人在乡村养老的医疗资源供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