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扶贫孝心基金工程暖心万千老年人——来自脱贫攻坚主战场临县的报道
发布时间: 2022-11-18


  “脱贫攻坚打硬仗,湫河两岸摆战场,干群同心赤膊上,甩掉穷帽奔小康。”在山西省临县,这首歌谣正被人们广泛传唱。

  临县,是一块曾贴上“穷”字标签的土地,多年来一直被贫困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是山西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老百姓常说:“山西脱贫看吕梁,吕梁脱贫看临县。”全县22.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0周岁及以上老年贫困人口近2万人,占比9%。这部分贫困群体难以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是攻克深度贫困的重点和难点。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山西考察,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龄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临县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加强社会保障兜底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传统美德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启动实施了扶贫孝心基金工程,着力破解老年贫困难题。

  近1.5万名贫困老年人喜领“孝心红包”

  据吕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县县委书记张建国介绍,扶贫孝心基金工程面对的是老龄人口及其子女,解决的是老年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农村的孝德问题,关系着脱贫攻坚大局,关系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局。

  临县扶贫孝心基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玉峰说,他至今难以忘记扶贫孝心基金工程首发仪式上的场景。2018年4月13日,首发仪式在安业乡前青塘村举行,前青塘村75名贫困老年人戴着大红花,捧着领到的“孝心红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县慈善总会会长王润奎介绍,根据《临县扶贫孝心基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按照“子女孝心为主体,政府关心、社会爱心为补充”的原则,孝心基金专户设在县慈善总会,由子女赡养金、县财政资金和社会募集资金三部分组成,2018年实施范围为70周岁及以上的贫困老年人、五保老年人,现将年龄放宽到65周岁,已有近1.5万名贫困老年人受益。

  根据实施细则,子女赡养金全年一次性缴纳,县政府按子女缴纳赡养金的20%奖励“孝心红包”,500元封顶。例如,子女一年缴纳赡养金1000元,政府奖励“孝心红包”200元,合计一年发放1200元;子女一年缴纳赡养金2500元,奖励“孝心红包”500元,合计一年发放3000元。孝心基金按季度分四次打入老年人“一卡通”。每位贫困老年人每季度最多可领取750元,全年最多可领取3000元。此外,对子女都是贫困户的贫困老年人,不论赡养金缴纳与否,均按每人每年500元标准,直接由扶贫孝心基金补贴发放。

  李玉峰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孝心基金规范、稳妥运行,临县建立各级孝心基金工作机构,三级联动、遵规守矩。县级层面成立了孝心基金工程领导小组,乡镇层面组成孝心基金工作机构。村级层面成立了孝心基金理事会,理事会由5-7名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和老年贫困人口子女代表组成,负责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子女赡养金收缴、日常入户走访、定期公开公示等工作。另外,县慈善总会负责向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广泛募集爱心资金,纳入县扶贫孝心基金专户。

  贫困老年人的笑脸是对基金最好的肯定

  深秋时节,临县曲峪镇柏岭上村村民高秀业的院子门口,枣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大枣。院子里,虽然是泥土地,却打扫得干干净净。

  走进高秀业家的窑洞里,老伴郭炳林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见到记者,郭炳林老年人指着墙上的贫困户精准帮扶政策牌,打开了话匣子:老两口每人每月养老金108元,一年下来合计2592元;农业支持补贴76元/亩,10亩地一共760元;退耕还林补贴90元/亩,8亩地合计720元。孝心基金发放“孝心红包”,一年500元。

  据高秀业家的帮扶干部柳丑丑说,“孝心红包”500元虽然不多,却提高了老年人子女的赡养意识,加上老年人子女缴纳的赡养金2500元,老年人的年收入水平已经超过当地的贫困线,生活条件改善不少。

  在安业乡前青塘村,87岁的齐广爱老年人膝下有三个儿子,她一直在二儿子王香明家中养老。扶贫孝心基金工程启动后,大儿子王香旦和小儿子王香勤主动找到村干部给老母亲缴纳孝心基金,并邀请母亲到自己家中住,好尽自己的一份孝心。现在,每当村里有庆祝活动、唱戏等红火热闹的事儿,儿子、儿媳或孙辈扶着老年人出来看热闹,齐广爱老年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扶贫孝心基金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2018年度贫困老龄人子女缴纳赡养金2386.81万元,从县财政统筹整合资金中拨付500万元,县慈善总会募集社会爱心款54万元。2019年度贫困老龄人子女缴纳赡养金4705.66万元,从县财政统筹整合资金中拨付880万元,县慈善总会募集社会爱心款106.87万元。

  破解贫困老年人脱贫和养老难题

  在前青塘村69岁的贫困老年人刘候儿看来,有了孝心基金,不但能领到“孝心红包”,也拉近了与子女的距离。

  刘候儿老年人有三个儿子,可二儿子、三儿子在外省开店做生意,平时难得回来一次。大儿子虽然在村里住,但要经常出车拉煤。有时老伴生病了要住院,老两口不愿意告诉孩子们,怕给他们添麻烦。久而久之,日子过得很是孤单。

  临县扶贫孝心基金工程实施后,前青塘村扶贫孝心基金工程理事会把宣传动员工作做细做实,刘候儿老年人的三个儿子不但抢着给父母缴纳扶贫孝心基金,而且约定每月都轮流回来看望父母,陪父母说话唠嗑,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李玉峰告诉记者,各村孝心基金理事会在村内公共场所设置孝心晾晒台,每季度结束时,对贫困老龄人子女缴纳赡养金情况、领取“孝心红包”情况以及子女平时看望父母次数、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等统一进行公示。适时开展星级孝心子女评选活动,三星级由村评选、四星级由乡镇评选、五星级由县评选。2018年度表彰五星级孝心子女20名,四星级孝心子女590名,三星级孝心子女2386名。2019年度评选表彰五星级孝心子女20名,四星级孝心子女786名,三星级孝心子女3369名,有力地推动了乡风文明进程。

  “通过晒一晒、比一比、评一评,激发子女对父母的孝心,让孝顺的更孝顺,让不孝的向孝顺的看齐,强化了子女赡养父母的责任意识,促进了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的形成。”李玉峰说。

  临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扶贫孝心基金工程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任文珍认为,临县通过实施扶贫孝心基金工程,取得了一举双赢的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全县老年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更为重要的是充分激发了贫困老年人子女的孝心善念,凝聚了来自政府、子女、社会多种力量的合力攻坚,还保证了老龄人群脱贫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当前脱贫攻坚需要面对的,不仅有物质脱贫问题,更重要的是精神脱贫问题。”张建国说,实施扶贫孝心基金工程,是一项扶贫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目的就是要倡导形成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位贫困老龄人生活有保障,精神有寄托。要继续在解决精神脱贫问题上出新招、探新路,扎实推进乡风文明,为攻坚深度贫困提供坚实思想基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