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仓小区“适老化”改造需打开新思路
发布时间: 2022-11-18


  他们希望老小区楼道门口有适合老年人行走的坡道,楼道内增设扶手、休息座椅,中间楼层的楼道墙壁上安装折叠式休息椅,老年人爬楼累了,可放下椅子坐一会儿。在老年人们看来,一条坡道、一张椅子、一排扶手,改动不大,却能切实解决老年人生活“痛点”。

  目前,我市老龄化率接近32%,其中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这也意味着,为老年居民“扎堆”的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已是刻不容缓。

  然而,与家庭中开展的“适老化”改造不同,在小区公共空间里实施改造,遇到的阻力要大很多。老旧小区建筑设计上存在的“硬伤”、“适老化”改造的不菲价格、部分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等因素,都让小区“适老化”改造的道路步步坎坷。

  以很多人期盼的为老旧小区居民楼加装电梯为例,少则十几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的设备安装费用,加上后期运行时的维护费、电费等,靠居民自己出资和管理,显然不现实。此外,要想让小区公共空间的改造满足大多数老年居民的需求,专业化的前期评估和有经验的改造团队等都不可缺少,然而,符合要求的专业改造团队,在目前的市场上少之又少。

  小区“适老化”改造道路,该如何走得更顺畅?首先要明确的是,推进“适老化”改造,政府应是主导者,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太仓的实际情况尽快落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政策,由点到面积极探索小区“适老化”改造项目;通过设立“适老化”改造专项基金等方式,撬动更多市场力量参与小区公共设备设施改造,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同时,我们也不妨打开新思路,调动社会爱心人士、居民等各方力量,在创新合作中寻求突破之路。

  去年,娄东新村部分老居民楼的楼梯间里,安装了新的不锈钢扶手,为楼里的老年居民提供了方便。安装扶手的是一位在双凤做不锈钢生意的老板,他和娄东新村居民之间,本没有任何联系,是社区里的瑞恩社工和志愿者们在两者之间积极“牵线搭桥”,助力居民的需求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源成功匹配,最终帮助居民解决了实际困难。城厢镇金色江南小区则通过靠谱的小区业委会,动员居民们积极参与小区自治,使用业委会公账上的资金,改善全小区21栋居民楼的楼道环境,给老年居民们的出行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政府大力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不断完善机制中增强服务能力,相信老龄友好的小区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娄东大地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