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守初心担使命,优化农村养老服务
发布时间: 2022-11-1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期间,我省各地聚焦农村养老的痛点难点问题,真正把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措施要求具体化,出台针对性举措,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全省农村留守老年人老有所依,让在外子女省心安心。

  家家有老年人,人人都会老。为百姓谋福祉,打造幸福江西,让更多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一直是我们的初心使命。然而,作为农业大省,江西省养老服务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地区老龄人养老服务起步晚、基础差、投入少,发展相对滞后。在注重整改问题的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江西省守初心担使命,聚焦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下决心花力气补短板,各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十条措施的通知》,以“党建+农村养老服务”为抓手,提出“十个着力”的具体措施,着力解决农村养老的痛点难点问题,全面构建满足农村老龄人需要的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让老龄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安。

  优化农村养老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正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优化农村养老服务,首先就要打好硬件设施这一基础。在江西,乡镇敬老院、互助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是三类设施短板。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龄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龄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近来,江西省各地都在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补齐设施短板。例如宜春市聚焦解决农村空巢留守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落后等问题,在宜丰县全场13个村全面铺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并研究制定有关规定,从场所设施、运行管理等方面明确标准、措施、责任人;吉安市扎实推进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重点“优化生活环境、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将县级福利院改造成城乡特困失能老龄人集中照护机构……各地都在结合本地区老龄人口集中供养需求,重点提升供养设施和服务条件,加快县级福利院护理能力改造提升,铺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力求更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优化农村养老服务,探索新型养老模式。省委书记刘奇在南昌西湖区桃花镇国贸阳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考察时曾指出:“民生工程要立足保基本,立足普惠性,让最需要的群体享受政策的阳光雨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养老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优化。新余市“党建+颐养之家”走出了农村居家养老新路子,“党建+”模式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力推行“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机制,更好地强化组织保障。除了“党建+”模式,还可以创新互助模式,提升互助养老功能。我们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的情况加剧,空巢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给农村养老带来很多挑战,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也将成为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一个有效解决办法。在南昌进贤县,当地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引导作用,形成党委政府倡导、乡贤能人赞助、村民积极参与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共助养老新模式,让老年人们体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

  民生无小事,养老服务更无小事。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老龄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农村养老的痛点难点,营造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相信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定能早日到来!

   (来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