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中不溜”的孩子来养老,可行吗
发布时间: 2022-11-18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49亿,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了近七成,达1.67亿。深度老龄社会正加速到来。养老困局撕扯着无数家庭,子女与父母各有各的难。“不成器的小孩是养来讨债的,太优秀的小孩是给社会培养的,只有养个‘中不溜’小孩的父母最幸福。”这一观点,近日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很多人都深表赞同。

  所谓“中不溜”的孩子,是相对于“不成器”的孩子和“太优秀”的孩子来说的。在支持这一观点的人看来,如果孩子不成器,找不到好工作,连买房婚嫁都困难,最后只能找父母“啃老”,那么父母的养老自然也就指望不上他们。而太优秀的孩子虽然不用“啃老”,但就是因为学习太优秀,工作太优秀,不是常驻外地就是在国外工作、生活,所以同样无法指望他们给父母养老。

  表面看上去,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要随时照顾、赡养父母,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还得有时间、有精力,而对于“不成器”的孩子来说,每天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恐怕既没有经济条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父母。而对于“太优秀”的孩子来说,经济上不成问题,但生活在大城市或国外的他们不在父母身边,同样无法照顾父母。

  “中不溜”的孩子,工作不好也不坏,收入不高也不低,时间不多也不少,想去外地或出国也去不了,正好陪在父母身边,可以更方便地照顾父母,随叫随到。我们承认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甚至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很多人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总结出了靠“中不溜”孩子养老最靠谱的结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从理论上看这一结论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现实却往往比理论复杂得多,具体到一个个需要养老的家庭,那更是千差万别,如果简单套用“中不溜”孩子养老更靠谱的理论,未必行得通。

  比如说孩子确实是“中不溜”的,也住在离父母不远的地方,但是如果他没有孝心,那么一切都是白搭。再比如孩子虽然经济条件也不好,但是却愿意尽自己所能来照顾父母,这样的子女父母还会嫌弃他“不成器”?

  所以说,要想解决养老问题,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中不溜”上,而是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懂得以父母需要的方式来赡养、照顾父母。只有这样,才会无论是“中不溜”“不成器”还是“太优秀”的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赡养和照顾父母。与此同时,国家也要在养老问题上给予更大的关注,毕竟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没有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是不完整的。

  网友说:

  @娜酱是个好脾气——应该还是社会介入,加大养老的投入。不然,这么多独生子女怎么办,这种老龄化问题总是要面对的,不是说儿女在身边就能指望的上,毕竟儿女也有工作和家庭,怎么能兼顾得过来呢?

  @大力叶——我就是这个“中不溜”,时而“啃啃老”,去蹭个饭,让带个娃,一旦老年人困难将至,就到我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身边类似的家庭其实也不少,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

  @雪——如果养娃为了以后有人照顾自己,这是自私的想法,凭什么为了自己的私心要束缚下一代呢?人生短短几十年,希望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培养出更优秀的下一代,让下一代能够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茶の味道——培养优秀的孩子看到的是别人羡慕的眼神,听到的是别人赞美的话语。但是,当孩子离开了故乡,每天只能在寂寞和孤独中等待,以后老了或病了该怎么办?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