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思明区探索社区基层为老龄人提供心理服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2-11-18


  老龄人有什么心理特点?老龄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老龄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应对干预?29日下午,在思明区卫生健康局举行的思明区老龄人心理关爱项目培训班上,丰富的知识、实用的技能令思明区各街道、社区工作者们受益匪浅。这是思明区老龄人心理关爱项目的又一新举措。

  【项目】

  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形成三级心理预防干预机制

  思明区65岁以上户籍人口约9.6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11.54%。今年7月,思明区启动了老龄人心理关爱项目(以下简称“关爱项目”)的试点工作,通过政府购买专业服务进行项目运作,建立专业的人员队伍,形成三级心理预防干预机制,探索社区基层为老龄人提供心理服务的新模式,打造老龄人心理关爱的“思明样本”。

  厦港街道南华社区、中华街道文安社区、鼓浪屿街道内厝社区被选为试点社区,由美丽心灵社会工作事务中心进行专业的运作与服务,为项目试点社区65岁以上特别是失独、病残、空巢、丧偶、临终等重点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该项目以“建构体系、重在预防、科学干预”为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建立起了三级预防机制。同时,部门、机构、社区、家庭多方联动,推动全区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格局。目前,关爱项目已开展100多人次心理健康评估。

  心理健康评估

  对评估结果显示正常的老龄人,鼓励其继续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积极带动身边老龄人共同参与社会活动;对评估结果显示轻度焦虑、抑郁的老龄人,实施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定期随访;对评估结果显示疑似存在早期老年痴呆症、中度及以上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老龄人,建议其到综合医院的心理健康门诊就医,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机制

  一级预防:老龄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老龄人心理健康讲座、老龄人心理健康测评筛查;二级预防:轻度心理问题老年人一对一心理咨询、老龄人团体心理辅导;三级预防:对于中度及以上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老龄人,建议其到综合医院心理科就诊,并做好跟踪服务与心理支持。

  【亮点】

  1、专业科普+技能培训把心理知识送上门

  近3个月来,多场心理健康科普讲座送到居民家门口。关爱项目邀请了心理专业老年精神科医师走进社区,帮助老龄人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改善老龄人心理健康状况。家住中华街道的许先生说:“听讲座不仅让我们对心理健康有了认识,还学到不少心理调适的方法,很实用。”

  除了帮助老龄人提升心理健康意识,思明区还积极开展实用的心理健康服务技能培训,增强基层老年工作者对常见老龄人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识别和干预能力。昨日下午的培训中,美丽心灵社会工作事务中心理事长戴仕梅带领社区工作者们开展心理体验,进行放松、减压训练。

  2、丰富的小组互动活动收获健康感受关爱

  观察叶子、触摸叶子、闻叶子、凭着记忆画叶子、寻找叶子……别以为这是一堂简单的手工课,其实这是关爱项目在社区开展的心理支持小组活动,让老年人们在与花草的互动中发现自我。

  小组活动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增加交流互动,为他们的社会交往创造机会。同时通过课程设置,对老年人进行五感(味觉、听觉、嗅觉、视觉、触觉)训练。老年人参加训练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爱项目还将节庆活动与心理健康活动相融合,今年中秋节举办了多场主题节庆心理健康活动,有老年人们喜欢的手指操、健身操等,健康互动后还有博饼活动,老年人们在收获健康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思明区的关爱。

  3、一对一进行个案辅导关爱联盟全方位呵护

  在试点社区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住在这个社区的林奶奶最近变开朗了,常积极参与中心活动。这样的变化正是开展老龄人心理关爱项目取得的成果之一。

  在工作人员印象中,从前的林奶奶不爱参加活动,还总觉得有人骂她,特别消沉。社区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关爱项目的负责人。在对林奶奶进行个案辅导时,戴仕梅觉察到了问题所在:老年人不愿离家,而且精神状态不佳。

  在辅导老年人的同时,戴仕梅联系了林奶奶的儿子,让他陪老年人到医院看病,并指导林奶奶的家人和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与老年人沟通、相处。心理咨询师与家属、社区共同建立起关爱联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帮扶与关爱。半个多月后,林奶奶的状态明显好转。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