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打造养老服务网放开服务市场
发布时间: 2022-11-18


  “只要天气好,就往这里来,能听专家讲座,能接受理疗康复,能练合唱、学书法,活动一上午,中午在食堂吃个饭,饭菜味儿好又软和,我们老两口花不了30块钱……”在河西区友谊路街,柳江里日间照料中心吸引了不少周边的老年居民,72岁的马桐英大娘告诉记者,这里离家近、服务好、活动多、价实惠,都是吸引她常来的原因。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近年来,本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互动,探索大城市养老天津模式,加速打造健康养老服务网,包括柳江里日间照料中心在内,全市已经建立起1301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日间照料站。

  “市委、市政府连续10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建立了养老床位综合责任险,探索了‘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市财政累计补助资金13.4亿元,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推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社会化运营,建成养老机构362家,养老床位6.6万张,97%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基本建立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松林表示。

  据介绍,本市从三方面入手,加速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将资源向居家层面倾斜,探索多类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推进老年人家食堂建设,发展助餐服务,重点解决高龄和失能等老龄人“吃饭难”问题,建立居家特殊困难老龄人探访制度,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完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补贴政策,打造居家老龄人身边的养老院;另一方面,加快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和服务质量双提升,加大对养老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达到每千名老龄人拥有养老床位30至35张,大力推进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全面推动养老机构实行医养结合,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开通双向转介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和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领域,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深化养老机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提高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建立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分担机制,吸引内资、外资来津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