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创新“引擎”,助力老龄人口安享“皖”年
发布时间: 2022-11-18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发展养老服务业融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推动我省养老发展已经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开局之年,安徽民政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融入长三角,主动对接江浙沪,今年沪苏浙皖在此主旨上,继续共同举办长三角民政论坛,同期举办2019年养老博览会。即日起,《市场星报》全程关注此民政盛事,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回顾、展望安徽养老事业。

  安徽省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截至2018年底,全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159.7万,占总人口的18.34%;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830.2万,占总人口的12.97%。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拓展养老服务模式,先后出台《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安徽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智慧养老服务若干政策》等多个政策文件,今年又将涉及养老服务的五项工作列入年度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和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加以推进。

  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我省一直坚持以创新为驱动,铜陵、合肥、安庆、阜阳、淮北、蚌埠、马鞍山、池州市先后被纳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2018年启动智慧养老试点示范工程创建活动,遴选第一批试点示范单位8家,今年正在推进试点示范;2020年底前全省还将建成50家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

  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养老服务试点示范

  目前,我省正持续优化智慧养老发展环境,建设全省性养老服务数据资源中心和应用服务平台;加大试点示范力度,打造一批智慧养老机构和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按照普惠适用加适度倾斜的原则,整合现行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制定适用的财政奖补、金融扶持、试点推广等政策,引导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建立医养结合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落实扶持政策,持续推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

  记者从安徽省民政厅了解到,铜陵、合肥、安庆、阜阳、淮北、蚌埠、马鞍山、池州市四批城市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正扎实开展,在老龄人需求评估制度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通过开展医养结合示范遴选,年度打造30家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示范社区养老中心,引领全省医养结合发展。采取政企院合作模式,选取合肥静安养亲苑开展智慧养老机构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启动智慧养老试点示范工程创建活动,遴选第一批试点示范单位8家。

  加速发展智慧养老建设50家智慧养老示范机构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智慧养老若干政策》。今后,我省将大力支持智慧养老机构建设,实施智慧养老机构创建工程,引导已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创建智慧养老机构。到2020年底前,全省将建设50家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

  在智慧养老产品方面,安徽省将引导省内优质养老服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发展,在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养老产品和技术应用等领域打造创新示范模式。对智慧养老领域的新兴服务模式推广、新兴技术应用、新兴产品配备,按规定享受养老服务、数字经济、三重一创等政策资金扶持,按规定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范围。

  此外,根据相关要求,我省市、县两级还将整合现有养老服务管理系统等资源,主动对接省级建设要求和进度,协同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到2022年,建成纵向贯通、横向对接、覆盖全省的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管理系统。依托全省性的养老服务数据平台,有序向各类服务主体提供数据共享与交换,为公众提供养老服务查询和搜索功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