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吹响养老六大目标集结号
发布时间: 2022-11-18


  “海淀今年新建的养老照料中心在哪?”“今年有什么新的养老服务政策吗?”10月,在2019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海淀民政养老展区前不时有观众过来咨询。

  海淀区民政局养老院院长何东告诉记者,6年来,海淀养老之路在“精准、智慧、规范、宜居、互助、创新”的航标下扎实迈进。目前,海淀区共有57家养老机构(包含养老照料中心)、81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此次海淀民政养老展区通过六大板块,向市民全面展示了我区在养老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队伍、服务质量、服务载体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我区深入推进和完善中。


  试点社区老年宜居环境系统建设

  “截至2018年底,海淀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龄人口51.9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7%,其中8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龄人口11.3万,占户籍人口数的4.7%。”在智慧、宜居养老展示区里,工作人员小李正在向市民介绍着海淀区智慧及宜居养老开展情况。

  “在北京市民政局,区委社工委区民政局的指导下,海淀区选择北下关街道南二社区开展社区老年宜居环境系统建设的试点工作,”何东介绍,在规划、设计、筹备和实施方面,经过近一年努力,南二社区改造了居住、出行、健康和服务等环境,积极营造敬老社会文化环境。

  “社区为有需求的99户家庭开展了居家适老化改造,为76户家庭安装了亲情视频关爱系统;小区加装1部电梯,配置2台爬楼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24小时监控管理中心,居委会组织睦邻互助养老服务,动员社区物业及驻区单位为老龄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等服务,而这只是建设中的部分内容。”何东说。目前,南二社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工作已初具雏形,达到宜居建设目标。

  通过“互联网+智慧家庭养老床位”“互联网+护理服务”和“互联网+物联网”服务,我区智慧养老工作在稳步推进中。“目前,各养老机构及服务驿站都在建立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和智慧管理中心。”据何东介绍,老龄人口数据、服务需求、服务提供和服务过程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管理等智慧养老模式正在开展中。


  搭建“三边三级”养老服务框架

  展览会上,市民更关心养老机构的分布和价格、补贴政策及居家养老等内容。“我父亲属轻微失智老年人,我想在家附近给他找合适的养老机构,我能随时去探望他。”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在关注海淀的养老照料中心分布情况,这种开在小区边上的全托式入住养老机构是他更愿意选择的。

  目前,海淀区已搭建起“三边三级”的养老服务框架:在区级层面建设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作为全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指挥平台、各类服务资源的汇聚集散平台;在街镇层面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完善老龄人“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在社区层面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完善老龄人“身边”和“床边”的养老服务资源。

  海淀区还在制度、设施和专业人员配备上开展精准保障,在医养结合和互助养老上持续发力。通过引入ISO9000及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配套,基本形成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化体系,明确设施配置、服务组织、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和服务评价等基本要求,建立全区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形成一批包括四季青敬老院、和熹会老年公寓两家五星级;阳台山老年公寓、香山老年公寓、蓰赢老年公寓等四星级的优质标准化养老服务机构。

  三天展会上,海淀区民政局展台接待各界群众超过1000人,让群众了解了海淀养老服务工作,让工作人员更了解了养老服务需求,为今后海淀区精准为老服务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