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养老格局,尚需多方努力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中国年轻人想早退休”上过热搜。是因当时一份中国养老前景报告。二三十岁夹心层,就面临上老下小的养家焦虑尴尬,“嘴炮退休”更多是个心理逃避。即便真退,养老也非轻松话题。

  安享晚年,尊严老去,实属不易,特别在“未富先老”的严重老龄压力面前。未雨绸缪,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个体都不得不及早面对。近期就有一些集中呈现:比如“海口拟出台新政策:新建小区要配养老服务设施”。

  各地可学习借鉴,值得推广:海口新建小区同步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当然“历史欠账”的,也得以“购、租、换”等市场形式调剂解决,追赶补漏,而非撂挑子。可见人口拐点、老龄化之严峻形势。

  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8年,老龄人口净增1.18亿达2.49亿,占总人口17.9%,成目前世界唯一老龄人口超2亿国家。2035年前后,预计占比将超1/4,2050年将超过1/3。

  传统家庭养老面临各种现实冲突,许多老龄人主动或被迫走进专业养老机构,像日本遍地开花的“托老所”或会成趋势。个人方面,除以前以房养老,现还有“养老不一定靠子女?意定监护来了,老年人可指定监护人照顾生活处置财产”。就是委托监护,即老年人意识清楚时,书面指定一人,作为失能失智后监护人,照顾自己,处置财产等。

  政策层面为打通医养结合难点、堵点问题,“国家卫健委: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基层有条件的可设置康复、护理病床和养老床位。

  但专业护理人员依然吃紧:“10名护工管100人!招不够人,招不好人,如何破解用工荒?”这是现实问题,虽然地方有针对性补助支持,但不能零敲碎打,而应全国一盘棋。比如“增加技能要求、放宽入职条件、拓宽职业空间,人社部民政部颁新规——养老护理员不看学历看能力”。

  目前只30万从业人员,面对近两亿五的老龄人口,缺口之大不言自明。新规“一升一降一转型”,扩大养老护理员队伍,希望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

  目标达成,当能部分缓解当前窘状。当然,不能大跃进,还得保质保量,“能力评估”和“质量管理”,必须严把关。毕竟以前某些养老院恶性奇葩案例,血的教训必须谨记。素质提升,专业护理,才是关键。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家庭个人观念和行动转变,多方助力共同构建养老新格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