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创新养老服务把安心送到老年人“家门口”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举办成都老龄人保护周、开展社区敬老爱老活动、为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等公证……浓浓敬老情、爱满重阳节,10月7日,正逢农历九月初九,成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重阳节主题活动,用点滴爱心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都展开了哪些创新探索?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现场走访】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随着老龄人年纪增大、身体机能下降,房屋设置、设施不适老,面临因地面湿滑而摔倒、被家具棱角撞伤等风险。如何给老龄人家庭舒适晚年,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成都派出“大礼包”:大力推进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2019年资助改造1万户特殊困难老龄人家庭列入成都市政府民生实事目标。

  锦江区牛市口街道华成路社区,86岁的陈爷爷成为其中的受益者。记者现场探访见到,陈爷爷家门外的单元口楼道,墙壁上安装了长扶手,可为整栋楼的老龄人上下楼梯“搭把手”。

  屋内,不少细节上的贴心改造让陈爷爷点赞“暖心”。厨房、客厅、寝室棱角处贴上了防撞条,卫生间增添面盆扶手、沐浴凳、浴室防滑垫。高科技也来“帮忙”,房屋过道上装上路径智能感应灯,厨房、厕所安装了紧急呼叫器,老年人有何紧急情况,可一键呼叫,接入后端平台进行报警和救助。

  “卫生间、厨房等都是重点防护区域,老年人们常因为地面湿滑、行动无助力等引发意外跌倒。”华成路社区党委书记程金向记者介绍,由于社区老龄人身体状况及居住环境不同,在实施改造工作中,都会上门入户开展需求评估,结合老龄人生活环境和自理能力等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

  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适老化改造,旨在对老龄人家庭的通道、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以及家具配置、细节保护等做一定的调整或改造,以更利于老龄人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日常生活,不断优化老龄人现有住宅和居家空间的适老水平,减少老龄人居家养老存在的风险。

  创新社区嵌入式养老,院落“养老窝窝”真窝心

  养老服务“走家入户”,不仅关于硬件改造。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成都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重点支持以日托养老服务、合伙居家养老、“喘息式”养老服务等为特色的社区嵌入式养老示范项目59个。

  在高新区芳草街道六三零大院里,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每天早,来到大院19栋一单元101室和老年人朋友们谈天说笑;在这围桌而坐,享用新鲜可口的午餐或晚餐;此外,老年人们根据情况,到这里参加康复训练,开展棋牌娱乐、生日会、郊区短游等活动……

  这里是芳草街道嵌入小区的养老服务点“窝窝”,寓意“老年人之窝”,重点面向高龄独居、高龄空巢、行动困难老年人开展助老服务。“窝窝”物业主任俞锦华向记者介绍说,在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和芳草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目前在整个街道有4个“窝窝”,已成为老年人们在社区的第二个家。

  俞锦华介绍,每个“窝窝”我们都分别配备了1名持证上岗的“窝窝保姆”,以及由专业社工担任的“窝窝管家”,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家政、应急、公益、护理、适老化产品等养老服务,老年人们可随时到“窝窝”参加活动或是交朋会友。

  “我们就在自己的院落里受到照顾,满足了老龄人不愿脱离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人的心理需求,既窝心又有人情味,今年的77岁生日,我一早就叮嘱家人,一定要在“窝窝”和这里的工人人员以及老年人朋友们一起庆祝。”“入窝”的林婆婆分享到。

  【政策点击】成都发布《成都市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清单》撬动更多社会力量

  近日,成都市发布了《成都市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清单》,就土地保障、政府补贴、人才培养和就业、金融支持等7个方面整合了扶持政策清单。

  “该份清单的发放,将助力更多市场力量投入养老服务市场。”成都市民政局养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基本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增加供给、市场满足需求”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将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实现养老服务多元供给。

  具体来看,在税收优惠上,成都市为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增值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在财政支持方面,针对社会化养老机构,每新建一张床位给予一次性床位补贴1.1万元;收住本市户籍老龄人,每床每月给予150元的服务型床位补贴。针对养老机构,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每个补助30万元、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每个补助25万元;社区养老院30张床给予一次性床位补贴80万元,每增加一张床位给予一次性床位补贴1.1万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成都市有养老服务机构520个,目前建成品牌康养项目21个。社会力量兴办和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占比达71.5%,较“十二五”末提高了8.2个百分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