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社会福利
发布时间: 2022-11-18


  老人社会福利是指在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下,根据老人特殊需要和老人自身特点,提供给老人的养护、医疗、康复和娱乐等方面的物质和服务。

  高龄津贴制度。高龄津贴是老年津贴的一种,是针对高龄老人(通常是指8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的具有褒扬性质的福利项目,旨在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倡导敬老尊老风气,有利于维护高龄老人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经济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实行资金补贴,是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实践中,各地逐步探索建立这项补贴制度,对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或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资金支持。有的地方建立了标准,区别不同老人,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和服务需求,实施不同的养老服务补贴。

  护理补贴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老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保障老人的护理需求。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计划生育家庭老人扶助制度。在失独老人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国家建立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奖励扶助对象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

  农村的养老基地和生活补贴制度。养老基地是指农村群众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将一部分未承包出去的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由专人或者老人经营管理,其收益除支付劳动报酬外,全部用于老人的养老。实行养老基地的地方,多是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土地、山林等较多,农民家庭生活也不够富裕的地方。老人生活水平低、养老保障有困难。因此,创办养老基地对贫困地区保障和改善老人的生活有积极意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