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在陕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陕西养老服务工作
发布时间: 2022-11-18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如何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文明旗帜高高飘扬?如何让爱心之花在身边绽放、让孝心之树在你我周围常青?如何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落地落实?

  9月11日至12日,在陕全国人大代表赴西安、渭南等地,就我省城市、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专题调研。“人大代表要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把专题调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工作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良策,推动我省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惠及更多老人。”这是代表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声音。

  大力发展“公建民营”模式

  据悉,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674.7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7.46%,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艰巨。

  西安市阎良区中心敬老院成立于2011年,坚持“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由政府投资建设硬件设施,引入社会优质管理团队,开启了我省养老服务“公建民营”之先河。“经过8年良性运转,敬老院已发展成集城乡特困政府兜底人群供养、社会代养、康复医疗、残疾人托养为一体的综合型养老机构,入住老人328位,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达95%。”9月11日,阎良区中心敬老院院长王瑞向代表们详细介绍情况。

  “政府负责硬件提升,主动‘送政策上门’,为运营方提供了基础保障;民间资本运营方负责软实力提升,努力将服务输出与群众需求相融合,实现了可持续健康发展。”王曼利代表非常认可“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她说,一定要把做公益、讲奉献放在首位,多维度完善服务内容,精细化改善服务品质,为老人提供更加贴心、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入住老人生活质量。

  “要积极推行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发展,盘活社区养老资源,在良性竞争中推进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吕建中代表对我省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兴建养老机构表示高度肯定。

  大力推广“互联网+”养老模式

  9月11日下午,调研组一行来到西安市莲湖区金宝美养老服务中心,详细了解我省首家“虚拟养老院”运行情况。

  为满足老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该中心启动运营多元化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以手机“APP+呼叫中心+虚拟养老院”网络平台为载体,整合政府、养老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等资源,为辖区老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居家养老服务。该平台自上线以来,已入驻服务商502家、服务人员4182人,平台注册服务老人2.1万人,累计提供入户服务10.1万余人次。“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老年公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尤其要关注并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徐立平代表一直关注着养老服务工作,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有关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环境等建议。他说,要加快推广养老服务的有益经验,惠及更多的老人。

  “碑林区着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发放智能腕表,通过‘线上信息云+一键呼叫+线下上门服务’模式,实时掌握居家老人健康数据、活动轨迹、定位安全等信息,提供一键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让更多老人享受到‘离家不离小区’的养老服务。”调研中,西安市碑林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引起在陕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和肯定。卫华、马玉红等代表表示,要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活力,线上服务要快,让信息落地,线下服务要好,让措施落实,这样才能真正满足老人多元化需求。

  以法治力量推动医养融合规范化发展

  现实中,依然存在有的养老院一床难求、有的养老院却床位闲置等问题。如何解决供需矛盾?如何满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看病以及接受康复治疗需要?只有高品质、专业化的服务供给,才能让政府放心、老人舒心、家人安心。

  在西安市碑林区第三爱心护理院,医疗和养老的无缝对接,为老龄患者提供了安全方便的医疗养老服务。融住养、医疗、康复等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模式,实现了医养融合发展,让这里经常一床难求。

  毋庸置疑,无论是基础医疗、健康监测,还是“小病”诊治、康复训练,都需要专业医疗人员的专业化服务。“建议制定行业标准,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尤其要从立法层面予以规范,尽早出台地方性法规,促进养老服务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岭代表建议,尽快从立法层面规范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为入住老人突发疾病开设“绿色生命通道”,保证老人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救治。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短缺制约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失能老人护理服务还存在短板。要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护理人员培训力度,通过有效的激励及考核机制、颁发岗位资格证书等,打造专业化护理团队,推动养老事业持续发展。”何菲代表说。

  养老服务让农村老人绽放笑容

  此次专题调研,正值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前夕。绘画、插花、书法、声乐、编排舞蹈……无论在中心敬老院,还是在互助幸福院,老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

  调研途中,每当看到有老人手握毛笔专注作画时,宋亚平代表都会走上前去欣赏好一阵,还会手把手耐心地给老人以专业指导。“艺术可以开启人的‘心门’,养老工作是个良心活,要满足老人自我提升的多种需求,引导民间资本拓展适合老人特点的文化娱乐、健康服务,让老人娱乐身心,享受快乐生活。”在大荔县胜达爱心养老院,宋亚平看到一位老人正在一笔一画地完成《嫦娥奔月》作品时,她感慨地说,陪伴老人要像陪伴孩子一样,给予老人们更多关注和鼓励。

  在农村,由于不少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留守乡下的空巢老人们既要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又要从事一定强度的生产劳作。如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

  渭南市华州区金堆镇金新社区互助幸福院里,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休息室、餐厅等一应俱全,为农村空巢、独居等老人提供了互助交流、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的平台,让老人们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离户不离土。巩保雄、郝世玲等代表一边调研,一边详细询问老人日常生活情况,并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工作思路,让每一位老人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生活得开心。

  每个人都会老去,让老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愿全社会营造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的浓厚氛围,愿服务老人的“夕阳”事业成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为老人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1536027221884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