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养老价格或将随CPI调整!政府和企业将签协议
发布时间: 2022-11-18

  9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修订版)》。该方案围绕“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按约定承担公益,深入开展城企合作。国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和引导城市政府系统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城市政府通过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医养结合、人才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企业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包,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政府和企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普惠性服务内容及随CPI等因素动态调整价格机制,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一方案敲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普惠导向,即支持面向社会大众的普惠性养老项目,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此外,城市和企业合作协议、服务内容、价格目录等内容都会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优先考虑积极性高、规划科学的城市,优先支持实力雄厚、项目优质、诚实守信的企业,优先选择融资成本低、服务质量好的金融机构。

  按照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将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参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医养深度融合,力争实现“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的目标。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三提升”是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两下降”是通过土地、金融等多种政策组合支持,推动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一满意”是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如何建设?

  参与城市要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并报国家发改委备案,研究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包,科学确定基本养老床位普惠价格的基准水平及合理区间。规划需要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养老服务,对于基本养老服务,明确受益范围和基础标准,体现政府责任;对于非基本养老服务,提出发展目标,加大对社会力量的支持,谋划一批普惠养老服务项目,明确项目的类型、规模、融资方式、服务人群及计划开工时间等内容,扩大有效供给。

  参与企业要测算提出基本养老床位的普惠价格及具体明细,作为参与专项行动的前置条件。通过市场机制自主形成普惠养老分级服务价格,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出建设运行方案并落实投资,明确承担的公益性服务内容,接受社会监督。有义务按要求向政府部门报送进展情况,并向社会公开服务价格。

  城市政府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协议要明确项目基本养老床位的普惠价格,将政策支持包落实到城企联动具体项目,保障企业享受到承诺的优惠政策,并参照《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企业责任清单》明确企业在价格、运营、标准、公益服务等方面的责任。基本养老床位价格外的护理等服务费用,也要充分体现普惠理念,覆盖更多中低收入老年群体。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按照合作协议,为老年人提供普惠养老服务。

  对于中央差别化补助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采用差别化补助的方式,按每张养老床位2万的标准支持居家社区型和医养结合型机构建设,1万的标准支持学习型和旅居型机构建设。项目同时符合多种支持类型的,按照最高标准进行补助。原则上每个城市年度补助床位数不超过10000张,高于年度补助床位数上限的按10000张补助,或者分年度实施。建设任务跨年度的项目,可以分年度安排。此外,省级发展改革、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要研究完善补助、补贴等政策,切实加大资金等扶持力度,与中央补助、城市优惠等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培育普惠养老市场,提质扩面增加服务有效供给。

  记者也了解到,未来还将引入信用服务机构,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对养老服务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刻画,并进行前置信用核查和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对严重失信企业依法依规实行禁入,对专项行动实施7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和参与各方的失信行为进行监督,加强企业自律和监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