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如何养老不仅是“家事”
发布时间: 2022-11-18


  养老服务哪里找?养老地图来帮忙。近日,本社记者从泉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了解到,泉州市养老地图日前新鲜出炉,这是全省首张养老地图,全市养老机构分布及联系方式查图便知。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将在2025年之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年之前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显而易见,如何养老已不仅是家事更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国事。而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也都先后上线了养老地图,在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巨大的现实情况下,一份养老地图不仅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不畅的矛盾,更是打通了养老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据了解,泉州市养老地图就涵盖了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四大类型养老服务。地图上还详细标注了各个县(市、区)已经开业的和即将开业的养老机构的名称、位置和联系电话。可谓一图在手,养老信息全掌握。

  如今,手绘地图在坊间可谓红极一时,本报报道过的乐在泉州手绘地图、乐城知礼手绘地图、泉州古街巷手绘地图等都曾圈粉无数。如果说生活在科技与潮流一线的年轻人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那么生活在传统模式里的大多数老年人,却常常成了被遗忘的群体,这一份新鲜出炉的泉州养老地图在补上此一留白时,也给我们适时提了个醒:无论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到什么程度,都不应落下老年人!

  当下,“银发经济”已成了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的新风口,更成了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手段。老年家电、老年旅游、老年教育无不风生水起,甚至连外卖也将目光投向了老年养老餐市场,难怪有投资者说:“人类在18世纪发现了儿童,19世纪发现了妇女,20世纪发现了老年人。”只是在如火如荼的“银发经济”浪潮之下,对老年群体除了日渐炒热的经济概念外,人文关怀的缺失却成了为大众所诟病的短板。

  两年前,网络上一篇《你爸在地上,而你却在通讯录里》的网文曾让不少人泪目,在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大的今天,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养老要完全依靠单个家庭的力量来完成已有些不切实际。中国在2000年已进入老龄社会,而大众的养老理念还未从居家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除了传统家庭观念的制约外,养老机构的配套不足也是一大原因。因此,在我们热议“银发经济”之时,逐渐配足和完善社会养老设施,并不断创新养老模式,才是真正实现老有所养乃至老有所乐的惠民利民之举。

  在抱团养老、度假式养老和医养结合成为旧有养老模式有益补充的当下,泉州的养老模式也一直行走在创新与实践的道路上。至2018年底,泉州共创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167家,且已有66家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将居家老年人纳入家庭医生服务重点人群;近年来,“爱心食堂”也在我市各县(市、区)悄然落地生根,如晋江普照社区就推出了食宿一体的“爱心食堂”,而石狮郑厝村的“爱心食堂”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还用电动观光车免费接送……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在化解老龄社会养老困境的同时,亦传递出可贵的道德力量。

  总而言之,建立一个对老年群体更加关爱的友好型社会,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更是对未来应有的未雨绸缪。就此而言,一份养老地图不仅是一种便民服务更是充满善意的提醒,它告诉我们,当“快”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主旋律时,停下来去关爱步伐渐慢的老年人,则是一个社会应有的自觉与温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