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户籍老年人口超503万,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 2022-11-18


  本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超过503万,平均期望寿命83.63岁。愈加长寿的老年群体如何更加幸福地养老,是申城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昨天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申城持续推进“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提出增量、增能、增效的目标。请听本台记者汪宁发来的报道:

  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发明创造,“社区嵌入式服务”正逐步成为申城养老模式的首选。会上副市长彭沉雷透露,年内将出台市级层面的工作指引,让每个街镇都具备可服务老年人的、相对齐全的养老服务功能。

  [社区养老这项工作做好了,可以向两头延伸。我们就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标准。比如说在多少方圆、多少人口规模中来建一个嵌入式养老机构,它的内容、建设标准、护理标准,如何把好的模式在更发范围中进行复制推广。在这个指导前提下,我们也鼓励社会组织服务机构自己能够创造一些特色,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

  与此同时,为了营造更加公平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本市也释放出更多政策利好,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介绍,“民非和企业提供同等养老服务待遇却不一致”的状况就将得到扭转。

  [一个是在运营补贴方面,只要收住的对象经过评估,是我们养老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对象,不论运营方是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我们都可以同等享受补贴。再比如现在我们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哪怕是企业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只要是招用专业技术人才,我们也同样给予补贴。另外我们在社会保险的综合意外险的补贴等相关政策方面,也力图使只要是提供给养老服务的机构都能够享受到相应政策]

  服务供给数量上去了,质量也要更好,申城将为此加强行业监管。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介绍,其中包含90项评价指标的日常监测机制在去年小范围预考的基础上,将在今年面向全市700多家养老机构展开大考,年底将公布成绩单。针对严重失信的机构将采取升级版的惩戒手段,在“敬老月”期间先期公布一批“黑名单”。

  [我们专门开发了一套监测指标体系,像题库一样,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全国也是首创的。监测结果分为四大类,一个是优秀大笑脸,一个良好微笑,第三一般是平脸,第四较差四个哭脸。老百姓一进入养老院或者一上网就可以看到你关心的某某养老院服务质量到底是什么脸。不单单是监测就结束了,改进的结果如何也是我们监测非常重要的结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