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新”老人
发布时间: 2022-11-18


  长期以来,中国老年人的自身状况导致人们形成了关于老年人的一些思维定式和刻板印象,即认为通常都是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落后保守、身体素质较差、经济状况窘迫,因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养老压力和负担。然而,“新一代”老年人与“老一代”老年人在方方面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将适用于“老一代”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政策直接套用在“新一代”老年人身上是不适宜的。

  独居的老年生活形式将继续攀升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快速的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不断加剧,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迁,家庭规模小型化、代际结构简单化、关系松散化以及居住离散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三四代“同堂而居”的家庭已十分罕见,一代户和两代户则成为当下主流的家庭类型,其中有近四成(37.6%)的家庭内只剩一代人,这一代人还通常都是老年人。现阶段,中国空巢老人已经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总量突破1亿,其中,单独一人居住的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规模将继续攀升。

  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迅速而巨大的变化,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不同的人口出生队列由于成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明显甚至巨大的差异。

  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其呈现出随年龄的提高而降低的总体趋势,也即越晚出生的人口队列,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下简称为“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25~34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过10年,45~54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刚刚接近9年,而60~69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减少至6.5年,8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更是仅有3.3年。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来看,年龄越低的人口队列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越高。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25-34岁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接近18%,45~54岁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为6%,而60岁及以上各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都不超过4.3%。从文盲人口比重来看,其呈现出随年龄降低而快速下降的趋势。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80岁及以上人口的文盲比重高达44%,60~69岁人口的文盲比重已快速下降至12%,45~54岁人口中只有不到2%的人为文盲,而25~34岁人口中更是仅剩0.7%的人为文盲。

  由于越晚出生的人口队列,受教育程度越高,因而在未来二三十年的老龄化高潮期内,相继步入老年的人口队列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将会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对互联网的接受和使用程度不断提升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8.29亿人,而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9.6%。与受教育程度类似,互联网的使用比例也呈现出随年龄提高而下降的趋势,即越晚出生的人口队列,互联网普及率越高。

  能否使用互联网是衡量老年人接受新事物,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力的重要指标。对老年人而言,是否具备互联网使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和生活质量。互联网是构建智慧养老模式所需依托的重要技术平台,也是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养老能力提升的重要科技手段。老年人互联网使用能力的增强将会使他们在现阶段生活得更便利、更丰富多彩。

  例如,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发展,具备互联网使用能力的老年人足不出户便能轻松实现各类生活用品的购买,这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购物自理。互联网的大规模使用还将极大地改变老年人的通讯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和娱乐方式,使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娱生活更为丰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