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养老难题不妨先从“长者食堂”开始
发布时间: 2022-11-18


  近日,天津市印发了《关于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试行办法》,明确表示,天津将开设老年人食堂,重点解决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兼顾其他老年人的助餐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并给予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助餐补贴。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近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而按照国际惯例,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7%以上,都表明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一个社会问题,随之带来的就是老年人如何被妥善照顾赡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老年人的吃饭难。

  老年人为何吃饭难?因很多老人身边没有子女相伴,一日三餐都得亲自动手。如果老人身体不错,做几顿饭也能应付;但如果老人行动不便,想吃顿热饭热菜,恐是种奢望。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平时吃饭难免随便应付了事,久而久之,很可能会加大老年疾病的发病几率。

  天津市将开设“老年人食堂”纳入到政府工作中,不仅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民生福利”。

  而在珠海,早在2010年,“长者食堂”已在香洲区康宁社区率先试点。当年成立的珠海市邻里互助社,在香宁花园小区设立“爱心饭堂”,让康宁社区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腾腾的可口饭菜,这也是珠海首个长者配餐服务。同年,香洲区民政局以国艳护老院、朝晖护老院和博爱老年公寓为试点,尝试在周边社区开展“长者日托”服务,对三个试点项目所在社区的7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包括配餐在内的全免日托服务。

  2013年,珠海“长者日托”的相关工作全部转由各区街道办负责。目前,香洲区的海霞社区,金湾区的海澄村、三灶社区、矿山社区、小林社区、广安社区、广发村、湖东社区等均已开展长者食堂服务。在此基础上,市民政局从2018年开始,探索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试点,以逐步形成符合我市实际、切合老年人需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的社区配餐经验,并由此结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措施来破解养老难题。

  养老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投入,还需要社会公益力量的积极参与。只有政府、社会、企业及个人都行动起来,“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公益捐一点、个人掏一点”,让长者食堂真正地实现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老人吃饭难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