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金”色夕阳红
发布时间: 2022-11-18


  随着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被提上议事日程,养老成了摆在每个人面前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前段时间的热播电视剧《都挺好》就切实反映了这一问题——母亲去世后,摆在苏家三兄妹面前最主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原本和老伴互相扶持的父亲应该如何安顿?苏父和苏家三兄妹围绕老人的赡养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家庭分歧和冲突,也是当今我国很多家庭存在问题的折射和缩影。

  特别是当前开始面对父母养老问题的中年群体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一代,没有了兄弟姐妹,赡养老人意味着更重的责任和更多的担当。如何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无疑已成了当前的“国民话题”。

  今年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多个维度提出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举措,其中,“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发展养老普惠金融”等措施引起了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目前来看,我国“养老金融”虽起步时间尚短,但在政策的支持推动下,正在阔步前行。

  顺应需求养老金融迎来春天

  “我们那个时候也谈不上什么养老观念,赡养老人本来就是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而且家里普遍孩子多,几个人合力分担,也不觉得压力很大。”家住重庆的王阿姨向《金融时报》记者回忆起她小时候的情形。

  的确,中华文化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在逐步发生着转变。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中,有一项“老年抚养比”,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老年抚养比也被认为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龄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为10.7%,而从2015年开始,这一数据便始终保持着逐年上升的趋势,截至2018年末,我国老年抚养比已经高达16.8%。这意味着,每一单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的老年人口在逐年增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