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新蓝海,消费迎来新动力?
发布时间: 2022-11-18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亿,占总人口的18%,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亿,占总人口的12%。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群体的消费和养老需求日益增长。据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3.3万亿元。未来,“银发经济”或将成为文化产业新的爆发点。

  当前,我国老年群体多是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相对匮乏的50、60年代的人。当他们从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中解脱出来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补偿欲望。虽然他们处于60-75岁这一年龄层,但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看,他们既有中青年人的开放特质,还有中青年无法比拟的自主消费优势,因此被称为“新老年”群体。他们的崛起,对传统的老年消费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

  老年群体的主要需求在哪?

  1老年旅游市场的份额奇高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老年旅游人数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以全国每年50亿旅游人次计算,老年人达到10亿人次以上,消费规模已达1.1万亿。

  2文化娱乐市场亟待开发

  与青年群体相比,我国老年人群体并不满足于购物、K歌、跳广场舞、看电视剧等活动,他们对文化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目前我国适应老年人的文化产品仍然乏善可陈,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远被低估,市场供给明显不足。

  与老龄化比较严重的日本相比,日本的老年文化消费和娱乐消费分别达到1125亿、1000亿人民币,而我国老年文化消费市场尚未打开,甚至相关占比统计也缺失。

  譬如,在影视产业方面,资本与内容对于“小鲜肉”、“小清新”狂热追逐,而关于老年题材影视剧却极度匮乏。最近几年,除了《飞越老人院》《老有所依》等屈指可数的几部片子外,再无有影响力的新作品,就连电视综艺也都是年轻人在玩,没老年人什么事。

  3对移动互联网依赖加深

  数据显示,我国移动网民中,老年人群体的规模已超过5000万,而每8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移动网民。虽然渗透率还较低,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老年人的用户规模、使用时长都在增加。因此,老年人群体的互联网消费市场是不容忽视的蓝海。

  从上述图例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对移动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尤其是购物习惯开始从电视端,转移到线上电商平台,网购慢慢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康养需求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老年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成为我国康养产业的主要目标群体。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康养产业的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拉动将分别达到6%和8%。

  据测算,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康养生活提供的产品在5000-7000亿元,需求持续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而且,我国康养产业由于地区优势、资源差异性较大,很多地区无法满足当地老年人群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异地供给热的现象。

  1内容上打好“怀旧牌”

  对老年群体而言,怀旧是一种人生安慰,也是一种享受。然而,近年来关于老年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剧目稀缺至极。

  实际上,老年人在这方面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巨大。如2017年底上映的《芳华》,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观众,贡献了总票房中35%的份额,打破了“中老年人不爱看电影,不舍得花钱”的偏见。

  2开发上打好“个性牌”

  数据显示,2018年,老年游客的平均出游时间为5天,人均消费超过3600元。但就当前而言,针对老年群体的专项旅游产品并不多,仍需进一步加大开发顺应老年人要求的旅游项目和产品。

  譬如,创业者可以针对老年人旅游具有消费补偿性的特点,推出老年金婚、银婚旅行的产品和项目;利用优质自然资源、传统文化资源、中医养生等文化旅游类资源,开发文化游学和康复保健游等项目;围绕书画、花卉、垂钓、摄影等老年人喜爱的兴趣爱好内容,推广特色老年旅游项目和产品。

  3营销上打好“福利牌”

  尽管当前老年群体消费水平逐年提升,但爱节俭、重实惠的消费心理依然很重。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商家打起了刺激老年文化消费的福利牌,如电影院、KTV、剧场、博物馆等经营场所,将白天时段,以惠民价格对老年人群进行开放,既惠及了老年群体,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也填补了空白时段的经济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4在服务上打好“情感牌”

  近年来,老年保健品市场乱象频发,罪魁祸首就是一些不良商家,其通过大打“情感牌”,让老年人陷入信赖危机。反之,也为我们合情、合理、合法地打好老年市场“情感牌”提供前车之鉴。

  为此,要打开老年人的消费市场,各业态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消费条件,提供高质量的“理解型”的产品及“子女般”的服务,并通过合理的宣传和正规渠道,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老年消费环境。

  无论从养老服务业,还是老年文化、旅游产业角度看,加快推动老年人的消费升级是值得挖掘的“蓝海”,不仅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价值。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