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国富养老供需错位,业内机构养老服务需向普惠化转型
发布时间: 2022-11-18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而背后却是专业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的严重不足。
  近日,有媒体走访多个省份后发现,大城市优质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农村养老机构“床位闲置”现象并存,不少地方养老服务供给和实际需求存在严重错位。与此同时,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整体较低,难以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对此,包括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在内的不少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要改革公办养老机构、鼓励和引进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向普惠化转型;另一方面,也要加快以养老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市场开放,并针对老年人年龄的差异和多元特点,探索三级医养模式。

  养老供需错位:“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

  据媒体报道,虽然近年来,各地养老机构数量和床位都在快速增长,但养老服务供给和实际需求却存在错位现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优质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河北、安徽等地的农村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现象却非常严重。
  以安徽为例,据安徽省民政厅调研数据显示,安徽省农村敬老院床位达27.7万张,但集中供养对象只有9.8万人,近18万张床位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仅38.8%。对于那些更应该得到照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入院,敬老院就要加大投入,增加人手和设施,但受困财力人力有限,宁愿床位闲置,也不肯扩大“客源”。
  为了实现这部分人“老有所养”,多地都进行探索,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并建成日间照料中心,提供上门关爱、巡视探访、紧急救助、健康咨询等居家养老服务,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质量低,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对此,中经国富养老专家表示,难以满足的更多是居家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比如,在北京推行新医改和分级诊疗的政策后,对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的需求非常大,人手严重不足,很难满足老年人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此外,上门医疗服务的标准、规范、医保报销政策等也有待完善。

  机构转型,引进社会力量,加大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进不了养老院,又得不到及时的社会服务和照料,目前来看,由于各种条件限制,90%的居家老人基本处在自维的状态,无法满足自身居家养老的需求。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张世平认为,由于不同年龄的老人服务需求不同,应尝试探索三级医养模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建立不同的医养服务体系。比如,第一级针对年轻有活力的老人,推广健康驿站和长寿俱乐部,健康驿站可为老人提供健康指导、健康教育等服务,而长寿俱乐部以老年大学为基础,可满足老人文化、娱乐、旅游等需求;第二级是针对高龄或半失能老人推广的机构,更多地满足老人互助养老、结伴养老需求;第三级是针对长期卧床,失能、失智的老人推广护理院等机构,提供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及临终关怀等服务。在专业机构转型,政府加大供给的同时,还应开放养老服务业市场,调动社会资源加入,形成合力,增加多种供给服务。
  中经国富养老专家同时表示,医养结合不是件容易事,还涉及社会保障制度、管理机制、服务体系等多重问题。便捷就医,是老人医养结合的关键。这不仅是空间布局的结合,还要在政策、机制、文化等方面实现贯通,提升社区医疗保障水平,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