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义会长在《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研究》课题发布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 2022-11-18


  《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成果发布会(中国社会保险学会2018年度重点课题)暨第三支柱养老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国宾酒店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由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首先对《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布表示祝贺,并简单介绍了团队在研究课题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他表示,这几年围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特别是对第三支柱的发展议题,各方面进行了热烈且专业的讨论,各路观点纷呈。最后用一副对联评价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上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下联:“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以下是胡晓义会长在《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研究》课题发布会上的致辞原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刚才周红同志已经代表我们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向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了祝贺,我代表我个人表示再次祝贺。同时对于我们学会组织研究的《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发布也表示由衷地欣慰。这几年围绕着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特别是第三支柱的发展议题各方面进行了热烈而专业的讨论,尤其是去年五部门发布了22号文件之后,这种讨论更加炙热化,更加实操化。
  我相信这种主动奉献的众志必定有很多的真知灼见,而且也相信这些真知灼见必定被政策制定者所关注,并且参酌且吸纳到政策制定的过程当中去。
  刚才金维刚的致辞当中把建设养老金第三支柱的意义、目标、原则一些主要政策思考梳理的很清晰,我觉得他才算主旨发言,我不算主旨发言,只是个人见解。
  下面我花几分钟主要讲讲我对《建设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一些感想或者是一点点评论。
  这个课题是我们中国社会保险学会2018年重点研究课题,我们去年大概有十几个课题,我们列了两三个重点课题这是其中之一,委托董克用教授的团队来进行研究,实际上这个时间很短,去年4月份定下来这件事情,经过8个月的时间终于瓜熟蒂落。就我个人而言,实际上我在副部长岗位上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基本层、补充层、个人储蓄层怎么设计,怎么统筹考虑,但是确实没有花更多的精力也没有时间深入研究第三支柱主题,主要精力在第一支柱的改造上。
  所以今天课题成果的发布也算了了我个人未尽的心愿。那么作为这件事的热衷者、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之一,对此课题我做一个评价,包括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我想到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据说是左宗棠所拟制的,上联叫做“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下联“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副对联道出了一种人生态度,我觉得用它来评价我们课题研究成果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挺适当的。
  我们这个研究团队包括所有的参与者、各个部门、各个机构的参与者,一开始就有一个志向,有一个演进,就是遵循五部门22号文件的逻辑,同时又要跳出22号文件的局限来为中国特色第三支柱养老金设计出一个合乎国情又合乎发展规律的制度体制机制的框架和实操的路径。这算不算发上等愿,这算不算择高处立呢?我觉得是算的。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各路观点纷呈,课题组在汲取大家思想营养的基础上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选择性的困难。实际上在不同观点的背后也多少带有一些利益的纠葛和现行体制束缚的矛盾。
  所以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就面临着一种选择,如果你选择任何一个极端的方案都可能会加剧这个制度将来运营的摩擦成本导致事倍功半。所以在整个的研究过程当中都采取了一种客观、平和的学术立场,争取能够综合平衡、兼修并蓄,使课题的结论为各方都能够接受。但是很显然也需要各方都做出一些妥协。
  这样的一个结局实际上我们是遵循的向平处做的这么一个逻辑,但是又没有任何的绝对的部门的立场和倾向。就学会或者就研究团队来讲,对部门的关系而言,我们大致只能算做“结中等缘,结不了上等缘”,而在课题对实施的步骤设计和节奏把握上,课题建议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并且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循序渐进的迈进理想的目标,努力做到向宽处行,而不是找狭窄的路径,避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困难抉择。这种理念尤其表现在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信息平台建设上,这个专题实际上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到底是什么样的信息平台结构能够使信息流、资金流能够顺畅的实现流动,能够为各方所共享,实际上花了大量的精力。
  一会儿大家的介绍当中会体悟到这一点,所以这是一种努力向宽处行的一种态度。至于享福,哪怕是下等福也非我所求,我们只愿课题的成果能够对政策制定者能够有一些启示和帮助,最终能够造福社会大众。
  以上这些感慨和评价多少都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味道,所以我就此打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各位专家的介绍、讨论和指教,谢谢各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