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失能失智老人照护“痛点”
发布时间: 2022-10-26

    《天津市进一步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措施》


  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区探索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

  重点支持对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等设施建设;

  开展老年人失能预防与干预工作,实施老年心理关爱行动;

  为失能老年人上门开展健康评估,并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及其照护者每年提供至少1次健康服务;

  开展老年人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等“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工作。

  失能失智老人生活难以自理,护理工作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无论是老人本人还是亲人都备受煎熬。那么面对这个特殊群体,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国家高度重视老年痴呆防控体系建设,健康中国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将“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设为结果性指标之一,为此采取了多项有力举措。今年6月25日我市出台的《天津市进一步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措施》中,也有多项关爱和服务失能失智老人的举措。失能失智老人在预防干预、养老照护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有望得到破解。

  他们的故事

  做饭缺料酒 她出门买却忘了回家路

  李阿姨今年70岁。丈夫去世早,她一个人照顾四老,还要培养儿子。几乎没享上什么清福,她就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刚开始,她总是“忘事”,她和儿子都没在意,只以为是年龄大忘性大。有一天,她正在做饭,煤气灶上还炖着鱼,却突然离开了家。家人四处寻找没有结果,只能报警求助。最终,民警在一个大巴车站找到了李阿姨,她当时非常狼狈,浑身上下很脏,脸上身上还有好几处磕碰伤。儿子问她去了哪儿,她说做着饭想起来没有料酒了,就出门去买。可出了大门就忘了自己要干什么了,也找不到家,只能在外游走。此时,家人才意识到,李阿姨不是忘性大,她是病了。于是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她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李阿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走失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李阿姨的儿子说,在母亲确诊之前,已经有古怪的行为很长一段时间,但全家人包括母亲自己都认为是人老的一些正常情况,没有多想。“如果能有早期的一个检查和干预机制,定期给老年人做检查,或许我们就能早点发现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及早治疗,那母亲的病情也不会发展得这么快。”

  73岁女儿照顾97岁母亲 力不从心

  97岁的白奶奶因病瘫痪在床好几年了。长期卧床,老人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她一直靠女儿照顾,可唯一的女儿也已经73岁了,照顾她实在力不从心。

  尤其近几年,白奶奶家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先是她的老伴儿患上癌症,紧接着女婿也被确诊为癌症。女儿和孙子、孙女又要照顾两位癌症病人,又要照顾卧床的白奶奶,心力交瘁。家人也给白奶奶请过几个保姆,都被她骂走了。他们也想过要把白奶奶送到养老机构,可白奶奶说什么也不同意,在她的固有观念里,老人去养老机构丢人,那说明子女不孝顺,而且老人要是到了养老机构,那也就算是完了,没几天活头了。

  “照顾三个病人,真的太累了。每天身体上的劳累不用说,精神总是高度紧张。卧床的老人性格就像小孩子一样,可小孩子好哄,老人不一样。我也理解母亲难受,脾气变得古怪,可我也是70多岁的人,经不起折腾了。”白奶奶女儿特别希望社区能给他们这些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属提供“喘息服务”,让他们能有休息的时间。

  去养老机构 最关心专业性和责任心

  80岁的刘爷爷退休前是一名教师,桃李满天下。几年前他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病,虽然经过医生全力医治,命救回来了,但失去了行动能力,只能躺在床上。老伴儿已经80岁了,自顾不暇,无力照顾刘爷爷。家人将刘爷爷送到了养老机构,可仅仅待了3天,家人就把爷爷接了回来。原来在探视过程中,他们发现老人脖子和嘴角都有口水长时间遗留在皮肤上发红的痕迹。

  “护理员不专业,也不负责任。”刘爷爷的女儿告诉记者,为老人们选择养老机构,环境、护理专业性、就医是否方便、离家的距离等都是家属比较关心的问题。“失能失智老人日常生活起居都要靠护理员照顾,如果护理员不会照顾,没有责任心,老人会遭罪。只要能把老人照顾好,我们多付一些费用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