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庞大|保险业如何抓住风口
发布时间: 2022-03-22

近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明显加快。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为14.1亿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2.64亿,占18.70%。毫无疑问,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未来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把握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期,利用国内2.64亿老年人口,“银发经济”有望成为近年来的黑马赛道之一。就像早年的足部健康一样,它打破了老年人消费的天花板,让大众看到了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五年前的广场舞热潮将老年人的娱乐和社交需求推向了一个小高潮。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消费习惯的改变、预期寿命的延长,白银经济逐渐进入资本市场的视野,被视为新的市场增量。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银发经济”一词不断趋热。“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

“银发经济”的发展前景无疑十分诱人。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银发经济行业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持续上升,去年已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达25.6%。据其预测,今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9万亿元。

“银发经济”的崛起,关键在于老年群体享有完备的养老保障。因此,借力“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保险业也将迎来广阔的舞台。从近期的一系列动向来看,在养老金第三支柱中占据有利位置的保险业已经在产品和服务供给侧积极展开行动。例如,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已于今年6月在浙江、重庆两地启动,参与试点的各家公司相继推出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而针对我国老年群体庞大的护理需求,险企参与各地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也得到进一步规范。

但显然,想从“银发经济”这一巨大市场中分得更多“蛋糕”,并不那么容易。在各个金融子行业中,把眼光瞄准养老金融市场的并不只有保险行业。目前,在养老金第三支柱中,除商业保险外,银行理财、基金、信托等均参与其中。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对象依然将银行存款或银行理财作为养老财富储备的首选,商业养老保险与之差距仍旧非常明显。

这也意味着,保险业掘金“银发经济”更要磨砺好自身的“金刚钻”。事实上,我国居民在养老金融储备方面的意愿较为强烈,而且不少居民已经开始进行养老金融投资。但由于经济水平差异以及对风险认知的不同等因素,不同群体对于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和偏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只有在市场上开发出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养老保险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

因此,保险机构在布局养老领域时,不能仅仅“向上看”。近年来,保险业积极布局养老社区,截至目前,国内市场上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的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床位数超过8万张。不可否认,这些定位高端的养老社区为保险业打响养老品牌知名度,为群众增加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供给提供了推动力,但动辄百万元的门槛还是让广大老年人难以逾越。因此,保险公司还要更多地“向下看”,针对更为广大的客户群体,推出更加具有普惠性质的养老保险产品。在此次开展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中,就提出积极探索满足新产业(300832)、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需求,也反映出了政策层面的这一导向。

此外,酒香还怕巷子深。从多份调研结果来看,受访群体不是过于缺乏养老财务储备知识,就是对自身养老财务储备表现得过于自信。因此,保险业在挖掘银发一族消费潜力的过程中,做好客户触达和消费者教育依然至关重要。

银发经济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