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3-17


  崇信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针,以“人性化、亲情化、规范化”服务为重点,大力推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以“六个老有”为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各项老年优待政策,不断创新养老机制,初步形成以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新建城乡社会福利机构全覆盖的奋斗目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就当前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崇信县辖2镇4乡、2个管委会、1个街道办,79个行政村,6个城市社区;6所乡镇敬老院,342名农村五保供养人员;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处,入住老人23名;幸福家园9处,安置孤寡老人44户69人。目前,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11465人,其中:80-89岁538名,90-99岁32名,100岁以上1名。全县现有离退休干部 1078人,其中60-70岁628人,71-79岁393人,80岁以上57人,平均年龄71.8 岁。“三无”、“空巢”、失能、残疾老年人正在逐年增加,人口已呈现老龄化发展趋势。


  二、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六个坚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为老服务意识,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全力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了“四个纳入”。一是纳入发展规划。把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纳入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崇信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崇政发[2007]108号)。二是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主任,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组织、宣传、老干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委会员,办公室设在民政局,核定正科级建制事业单位,编制2名,全县各乡镇、管委会和锦屏街道办也相应成立了养老服务工作办公室,设专兼职工作人员。三是纳入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为老龄事业预算专项资金3万元,保证了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2011年将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了长期以来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工资无法保障的问题。从2012年开始将80-89岁高龄老人纳入高龄补贴范围,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四是纳入目标考核。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的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年度评选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


  (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良好。一是农村敬老院建设。针对我县农村敬老院房屋破旧的现状,先后投资363.2万元,建筑面积2503.12平方米,在全县6乡镇全部新建了集吃、住、娱乐为一体的标准化示范敬老院,均为砖混结构平房,防震系数均为7级以上,现已入住五保老人95人。二是城镇福利项目建设。在县城滨河路建成了“星光老年之家”1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内设老年按摩保健室、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医疗室。现有各种健身器材22套,图书2000多册,每天活动人数达60多人次,为城区老年人提供了健身和活动场所。投资582万元,建成崇信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处,占地面积13.65亩,新建楼房三栋共有房屋80间,建筑面积2774㎡,设床位100张,为城镇“三无”、空巢老人、孤儿等群体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项目,是一所集供养、健身、娱乐、医疗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福利机构,现入住人员23名,实现全县养老机构全覆盖的目标任务。


   (三)健全制度,夯实基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再提升。针对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际,建立了五保供养和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了养老服务制度。近年来,将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范围。2012年发放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补助金171人11万元。在全市率先实施了80-89周岁老年人享受高龄补贴制度,为658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20万元。对因病、因灾返贫致贫的家庭适时给予临时生活救助,救助城乡困难群众58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9万元。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提升集中供养率和集中供养水平。2012年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880元/人、年,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2400元/人、年,对五保老人住院医疗费用实行全额报销。每年投入3万多元为五保老人、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90岁以上高龄老人代缴参保参合基金。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参保率,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四)深入调研,探索创新,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出亮点。如何妥善安置无经济能力自建住宅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困群众,始终是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为了切实搞好特困群众的住房重建,分别在锦屏、黄寨、黄花3乡(镇)9个村新建农村“幸福家园”9处,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设床位62张,安置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44户69人,其中分散供养五保户10人、农村低保户16户39人、其他困难群众18户20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机制,将危房改造、扶贫开发、窑改房工程项目相结合,采取统一修建、集中安置的形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特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解决五保供养边缘特困群众住宅建设和生活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五)抓好载体,营造氛围,老人精神文化领域再拓宽。积极开展各类老年文化活动,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近年来,成立了“夕阳红”老年健身队、秧歌队,在县城文化广场进行健身活动。每逢春节、元旦等大型节日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县上组织的各种节庆文艺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县民政局、老龄办会同文体、老干等部门,组织开展老年人书法、绘画、象棋和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47名老年人参加“敬老号”旅游专列赴北京、天津观光活动,利用“重阳节”和“三八节”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先进集体和“孝亲敬老之星”、“好婆婆”和“好儿媳”表彰活动。2012年全县表彰了10名“好婆婆”和10名“好儿媳”,在全县树立了敬老养老先进典型,弘扬了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和道德风尚。老龄相关部门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关心教育下一代、治安联防等活动。各类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拓宽了老年人的文化领域,广大老年人在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广大老年人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目前,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尚未得到全社会的应有关注,群众普遍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不够,在敬老养老问题上缺乏主动性。加之受自我养老能力、子女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来源不稳定,基本医疗难以有效保障,养老日益成为我县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凸显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