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年内街乡都建“托老所”
发布时间: 2022-03-17

      今年,该市的基本民生保障将再有新突破——两年内每个街乡都要建养老照料中心,“支出型”贫困救助将让因为大病等原因致贫的人群得到及时救助。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北京市民政工作会上获悉的。

  今年建80个养老照料中心

  今年,该市将加大投入和推进力度,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表示,全市将把80%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按照近几年该市筹集的福彩公益金计算,这项投入至少在10亿元以上。这一大笔投入将用于建设首都养老服务体系和产业发展,其中,推进养老照料中心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街乡镇在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城六区老年人口密度高、服务需求大,但服务设施相对缺乏。”李万钧说,北京在养老方面已经明确了“抓中间、带两头”的发展思路。

  该市将力争用两年时间,让每个街道、乡镇都拥有一所不少于50张床位的养老照料中心。这样的照料中心将辐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补充机构养老,充分发挥就近方便、周边医疗资源充足、成本低的特点。2014年,这样的街道、乡镇级养老照料中心要建成80个。不论是新建还是改扩建,政府财政都将给予相应补贴。

  同时,该市将继续推进养老产业化发展,正筹备设立的“养老产业发展基金”,将重点发展老年生活照料、生活用品、医疗健康等服务产业。在海淀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养老(助残)服务券变卡,逐步拓展乘车、入园、银行借记等功能,实现养老服务“一卡通”。

  因病致贫者将获救助

  今年该市将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制度。此前,该市社会救助体系对因病陷入困境的普通家庭或者各种问题叠加的困难群体,一般以临时救助的方式进行帮扶,但缺少针对性的制度保障。

  年内,民政部门将以医疗救助为突破口,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制度,这将使该市社会救助制度又消除一个长期存在的盲点。尽管目前还没有具体细则,但可以预见的是,对于一些遭遇大病的家庭来说,可以避免因大病导致倾家荡产的情况出现。并且和医疗救助挂钩后,这一救助有望在市民遭遇不幸的中途就尽早介入,尽量减少市民的难处。

  此外,今年该市还将加快社会救助城乡统筹。目前,全市大部分区县低保标准已实现城乡统一。市民政局将最大限度加大支持力度,确保两年内标准全部统一。

  今后重点发展生态殡葬

  殡葬也是基本民生保障之一。李万钧表示,今后将重点发展生态殡葬,主要包括骨灰海撒、树葬、花坛葬、骨灰深埋等不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广义上也包括骨灰墙、骨灰堂等节地安葬方式。不过,尽管近年来骨灰海撒等数量较几年前有大幅度提升,但包括骨灰海撒在内的生态殡葬在骨灰安置中的比例仍不足10%。“十二五”期间,生态安葬的比例将从现在的不足10%提升至30%。

  李万钧透露,该市正抓紧制定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贯彻意见。同时,八宝山已试点建设了示范生态墓园,下一步要召开现场会,在全市推广新型生态节地安葬方式。

  今后,该市除生态墓地外,将不再新审批发展其他类型的墓地。为了推广生态安葬方式,在免费骨灰海撒的基础上,今年该市还将加大对骨灰撒海的奖励力度,有望增加陪同家属名额、完善祭奠方式等。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