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市政府关于动员社会加快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22-03-17


(宁政发〔2006〕226号  2006年10月18日发布施行)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切实加快我市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以下简称福利机构)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福利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号)、《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通知》(苏政发〔1999〕92号)和《省政府批转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2〕9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动员社会加快福利机构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福利机构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确保福利机构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格局和运行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基本原则: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老年福利事业,拓展福利机构建设的投资渠道。


   (二)服务对象公众化。以全体老年人为服务对象。


   (三)服务方式多样化。根据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大力发展住养、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多种服务,提供有偿、低偿及无偿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老年人的需求。  


   (四)服务队伍专业化。全面推进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


   (五)运作机制市场化。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参与福利机构的运营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六)城乡发展一体化。根据城市化进程的要求,逐步统一城乡之间福利机构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标准。  


   二、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福利机构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推进市、区县、镇街属福利机构建设,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努力提高福利机构的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促进福利机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构建起一套政策法规完备、机构布局合理、考核评估有力的全市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主要目标是:  


   (一)重点建设以江北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和江南祖堂山社会福利院为示范的市属福利机构。至“十一五”期末,市属福利机构总规模达到4000—5000张床位。  


   (二)各区县每千名老人拥有福利机构床位达到22张。  


   (三)每个区县拥有区县属福利机构床位数均超过100张。


   (四)6万人口以下的街道拥有福利机构床位30张以上,6万人口以上的达到50张。


   (五)六城区具有医疗资质的福利机构床位数占总床位数的30%以上。  


   (六)各类福利机构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全部实行持证上岗。  


   三、扶持政策与操作办法  


   凡依照《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1999年第19号令)举办的福利机构,经县级以上政府民政部门认定,取得民政部统一制发的《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均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规划立项方面:  


   1、对符合城市规划的新办福利机构项目,由发改部门优先审批立项,并减免相关费用。  


   2、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由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指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符合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应予划拨供地。对社会力量兴办的福利机构,市权范围内的征地及相关规费减半收取;各级政府投资兴办的福利机构,征地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市权范围内的规费全免。  


   (二)资质审批方面:  


   1、福利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免交登记费、年检费,其他费用减半交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