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十大虐心桥段戳了国人的心窝子
发布时间: 2022-03-17

《老有所依》十大虐心桥段戳了国人的心窝子

昨日,被普遍评价为“最虐心”的电视剧《老有所依》剧终,该剧几乎每一集都戳中了当下中国家庭的心窝子。用残酷的现实告诉观众,我们其实面临着老无所依的尴尬。导演赵宝刚借江木兰和吕希之口透露了一组数据:北京300万老年人中,失能老人占20%,能照料失能老人的机构才十几家,以男女主角在剧中咨询的养老院为例,他们所在的城区平均200多失能老人争31个床位。

养老,真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吗?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电视剧中十大虐心情节,及背后所反映的问题。

一.老板与老父,到底谁更重要?

“吕希第二天要出去开会,江木兰请了两小时假去医院。却因超市发生问题只能先回超市,并拜托婶婶照顾爷爷。当回家发现家里一片狼藉,才知道婶婶根本没来照顾爷爷。”

现代人为了生存不断用工作压缩着自己的生活时间,而父母却越来越需要人照顾,工作与生活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冲突,这样的现实状况不是让子女“常回家看看”就能解决的,子女如果“常回家看看”,就意味着可能失去一份工作,工作与生活,老板与老父,如何平衡?

二.“接父母一起生活,为他们养老”,到底有多难?

“江木兰跟吕希要将老人接到北京,却发现房价太高无法承受。江开国自己筹划购买老年公寓,把自己房子抵押给银行。江木兰首付差五万。吕母让吕父把买墓地的钱先挪给孩子们。吕母说这可能是她最后为孩子们做的事情了。”

7080后成为社会中流砥柱时,“421”家庭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向大城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为父母创造更好的生活,有钱了便把父母接来一起生活。可是现实中永远有太多的不可抗力,工资永远赶不上房价,大部分养老地产性质的养老公寓只是卖房子,后续并无养老服务等问题,让“接父母一起生活,为他们养老”成为飘渺的美梦。

三.子欲养而亲不待,老人日常健康如何关注?

“吕父洗澡的时候摔倒在地,吕母在呼救的时候也昏过去。木兰一家赶到医院时,吕父已经去世。当吕母可以出院的时候,医院说,吕母未来长期卧床,不能自理,后期护理问题比较棘手。”

太多的老人为了不给自己的儿女添麻烦,身体上的不舒服总是隐瞒下来,而子女也由于工作太忙疏忽了老人身体健康。有时候,老人手术后的护理又成为一大问题。子女请假?影响工作甚至失业;找保姆?不专业;继续在医院?医院没有这项服务。老人日常健康及病后护理,以及那些需要长期照护的老人等诸多问题到底如何解决?

四.孩子与父母,生命的两端如何平衡?

“木兰将父亲和爷爷带回北京,让老人先住悦悦房间。悦悦很不高兴,木兰因此还打了悦悦。江开国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木兰的累赘,主动承担起家里所有家务。”

现在的7080后,大部分都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当三代同堂之时,一面是还在上学需要培养、照顾的孩子,一面是两鬓斑斑越来越需要照顾的父母,矛盾不可避免,生命两端如何平衡?

五.送父母住养老院,真的不孝吗?

“江木兰和吕希走访了很多家养老机构,发现这些养老院要么不接收失能老人,要么满员。两人深深感到养老问题的普遍性,但他们仍要给吕母最好的照顾。木兰决定找个保姆,但看了几个都不满意。”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意识到老人养老的现实问题,找保姆,真正合适并且有专业照护技能的少之又少;与父母一起住,自己又分身乏术;选择公立养老院,排队要几十年,还要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孝……当越来越多关于父母养老的问题接踵而来,传统养老观念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六.老漂族,谁来减释他们无法安放的悲凉?

“江木兰的父亲与爷爷因为购买养老房被骗,不得不远离家乡,来到北京与木兰一起生活,成为老漂族。”

越来越多的老人为了照顾第三代以及养老、离子女近些,或主动或被动地,背井离乡来到陌生大城市。他们的无奈源自对子女无法割舍的爱,含饴弄孙确实让他们享受了一定的天伦之乐,但困在冷漠粗糙的水泥森林中,身边没有熟悉的朋友,生活中失去了正常的社会交往,漂泊异乡的孤独和烦恼也挥之不去。当中青年子女们为自己的儿女谋划一切时,谁来减释作为老漂族的父母们那无法安放的悲凉?

七.老年痴呆的老人,到底该如何照顾?

“爷爷开始呈现出老年痴呆的一些症状,一时糊涂一时清醒。一天他外出以后就认不得回家的路了。医生确诊爷爷得了老年痴呆。木兰忙得焦头烂额,她让贾幸梅先照顾一段时间。贾幸梅出去打牌,没有意识的爷爷在家烧衣服差点把房子点了。过两天爷爷又开始把报纸点燃扔到楼下……贾幸梅防不胜防,几近崩溃。”

现在“老年痴呆”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但是却不知到底该如何预防,得病之后如何照顾。导致很多有失智老人的家庭,老人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整个家庭也在面临这样的病患时手足无措、濒临崩溃。并且目前很多养老机构都拒绝接收失智老人,真正能够为现下这些失智老人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令家人放心的养老机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