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鼓励老龄服务专业化政策
发布时间: 2022-03-17

      上海将制定老龄服务专业人才薪酬标准,将老龄服务人才纳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今天上午,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做关于发展老龄事业的报告时透露,上海将积极提高老龄服务人才的薪酬和社会保险待遇,探索入职补贴制度,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

  新增老人八成是独生子女父母

  施小琳表示,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去年底,全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367.3万人,占户籍人口25.7%。据预测,到2015年末,将为435万,达到30%。高龄老人也呈日益上升趋势,去年底,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67.03万人,占老年人口18.2%。“十二”期间将超过70万人。失能老人数量也将继续增长。

  老年抚养系数逐年升高,2010年全市老年抚养系数为34.4%,去年为39.3%。预计到2015年老年抚养系数将达到50%,即每两名15-59岁人口将抚养一名老年人。从今年起,新增老人人口中80%将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传统的家庭照料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

  去年,上海出台《关于推进“十二五”期间养老机构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指标,首次将养老床位任务列入政府绩效考核,首次建立养老机构统筹建设资金机制,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十二五”以来,新增养老床位11432张,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9家,新设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88个,每年新建和改造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300家。

  养老事业面临瓶颈仍难突破

  但养老机构建设面临的瓶颈问题仍难以突破。“十二五”规划养老床位指标完成难度大,各区县的挖掘潜力空间已十分有限。养老床位需要通过新建项目实现,土地资源紧,建设周期长,规划难落地。明后年每年分别需新增养老床位7500张(其中公建6000张),才能突破到2015年末全市养老床位达到12.5万张的目标。

  社区为老服务支持体系也尚未形成,目前在服务覆盖面、多样性、专业性等方面还难以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需求。中心城区和新建大型住宅区养老床位比较紧张,郊区农村的社区为老服务资源相对匮乏。无论是机构还是社区照料,目前的服务供给仍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尚未形成高、中、低不同层次服务的完整梯度分布,面向失智、失能、临终老人的专业性照料服务以及面向特殊老人的个性化服务尚未普遍开展。

  基层老龄工作普遍存在老龄干部数量少、兼职多、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超负荷工作的现象。服务从业人员,尤其是护理服务队伍不稳定。养老机构与社区为老服务机构等一直面临服务人员紧缺,由于职业前途欠佳,社会上也缺乏专业培养为老服务人才的学校和专业。

  拟培养10万人专业服务队伍

  施小琳表示,上海今后老龄事业发展,将重点实现“五个转变”:保障对象上,从单纯保障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向全社会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转变;机构养老上,将各类养老机构统一纳入行政许可和行业管理范围;发展布局上,大力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服务提供上,从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向多种主体提供服务转变,政府除了提供基础性、保障性、示范性养老服务外,主要通过民办公助、公建民营、购买服务政策引导,加强服务监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培育具有竞争活力的养老服务市场,完善准入、退出和有效监管制度。

  施小琳透露,市发改委正在牵头研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课题,重点聚焦养老公共服务和养老服务产业相关问题。今后,上海将试点推进老年护理保障制度,进一步研究通过护理保障、商业保险等多渠道、多形式解决老年人的护理支付需求,深入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和家庭病床制度,加强老年疾病的防治与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形成由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组成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探索将具有内设医疗机构资质的养老院的护理服务纳入医保护理保障,调整养老机构医保结算方式,进一步整合建立统一的老年人社区居家服务体系。加大所在地医疗结构对养老院的医疗支持,推动养老机构与老年护理医院资源互补。

  老龄服务人员队伍也将增加总量,优化人员结构。上海将推动有关高等院校、中等职校等设置涉老专业和课程,逐步培养形成一支10万人左右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指导养老机构科学设置岗位,对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同类机构相同的职业资格、注册考核和职称评定等政策,提高养老服务岗位吸引力。利用高校、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养老机构、社区为老服务组织、涉老社会组织的护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将养老服务人员列入就业培训补贴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广泛开展专业培训,增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职责素质。

  “将老龄服务人才纳入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制定老龄服务专业人才薪酬标准,积极提高薪酬和社会保险待遇,积极改善工作条件。探索入职补贴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大学生毕业入行有望获数万元入职补贴。”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