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天津)国际老年产业节11日开幕
发布时间: 2022-03-17

      人民网·天津视窗10月12日电: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到总人口13.7%。天津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截止到2011年底为187.43万人,占总人口的18.81%。来自国家老龄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年消费需求已超过1万亿元,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昨天(11日),“2012中国(天津)国际老年产业节”开幕,从总体上看,老年产业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现存问题

  食品保健为主力 其他方面显薄弱

  昨天(11日),产业节一开幕,就有大批的市民涌入现场,在众多的白发老人之间,也有不少中年人的身影,他们希望在老年用品聚集的专业展会上去给父母“淘”一些惊喜。正在挑选商品的郑先生说:“想买假牙清洗剂、拐杖和布鞋。拐杖我想要折叠式的,带坐凳的那种。布鞋穿着舒服,透气。还不错,今天在展会上这些东西都有。”这次产业节上,包含了老年地产、老年服务、老年医疗、老年文化、老年用品、老年食品等等。虽然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但是,不少人还是觉得“好像还缺点什么”。

  不论是做儿女的还是老年人本人,都觉得在平时的市场上和这样的大型展会上,食品和保健品还是“主力军”,而其他方面就显薄弱,比如:服装样式不够新潮;老年专用化妆品难觅踪迹;老年人可用的高科技产品,也只有样式比较老旧的手机,随着老人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也需要专用的平板电脑、智能数码产品等等;随着老人居住条件的改善,老人也需要专用的装饰材料和家居摆设,此类产品还是停留在字画、中国结等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时尚老人的需求……给父母买点什么“新鲜”的东西呢?儿女的为难其实正体现着对老年产业创新的渴望。

  市场需求

  小东西 新物件提高生活品质

  一个小东西、新物件,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样的产品是老人所需要的。 在一家展位前,围满了老人,原来这是专为老年人撰写人生回忆录的展台。负责人孟佳告诉记者,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心灵感受了。将自己的生活历程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流传下去,不失为一种精神寄托。仅昨天(11日)一天,就有近百老人进行意向登记,希望把自己的回忆出成书,而且其中不少年轻人都将其作为送给父母的重阳节礼物,既有新意,又可以和父母做一次心灵的沟通。一件小小的物品,让老人觉得特别有“文化味儿”。

  在展会上,老人们发现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工具,让半身不遂的老人用一只手就把扣子扣好,其实这个小创意就是一个小棍儿一头儿是个小环儿可以把扣子拉过来,另一头儿是个小钩,可以拉上拉链。一种可以放在桌子上的超大放大镜,可以让老人把书本放在下边,而不再是通过手持放大镜只看到“方寸空间”。一个可以吸附在桌子上的碗,可以避免因为疾病造成手拌的老人把碗弄翻……在这次展会上出现上的一些别致的小产品让老人们爱不释手。

  在这次展会上,设计独特的养老社区“阳光幸福村”项目亮相,并展示了配套建设的失智老人护理中心中一些新型康复和生活设备——让老人通过操纵两根金属杆儿和小球儿使他们的大脑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提高;一种比普通的扑克牌大四五倍的“超级扑克”让老人满足了娱乐的需要却不至于看不清;还有可以控制水量并能在床上躺着使用的饮水器和能供卧床病人喝粥用的小壶;还有可以在室内开展游戏的迷你套圈和门球……这些刚刚引入天津市市场,并将用于专业机构的新物件,让老人们非常兴奋,他们都表示:“我们也需要这些,希望早一点儿能在市场上买到。”

  老人愿望

  需要物质生活也要体贴服务

  在本届“产业节”上,养老机构占据了不小的展示空间,而且都是“门庭若市”,对于入住养老院,现在的老年人已经有了比较高的认可度。不过,对于养老机构的服务和设施条件,老人们还是比较重视,他们在意居住环境是不是私密,“单间化”“家庭化”成为普遍要求。他们更在意护理人员的经验与稳定性,而且,对于“本土化”护理员的需求在增高。

  在这次“产业节”上还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浪漫服务”——老人相亲大会。昨天(11日)的第一场相亲会就有160多位老人参加。人们都以为老年人到相亲会有点儿腼腆,但是,新时代的老年人早已经有足够的“胆量”争取自己的幸福。在相亲大会现场,主持人刚刚介绍完活动内容,就有老人“迅速”地与自己心仪的对象交谈起来。单身老人们表示:自己需要这种有针对性的,而且是专业机构主办的,安全并有规模的婚介服务。

  在此次国际老年产业节上,还有市民政局婚姻登记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现场为老年朋友提供婚姻家庭咨询服务,有精神心理专家为老人提供相关讲座,律师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等。对于这些服务老年人都认为:“平时很需要,最好公益性的服务再多一些。”

  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丰富,也需要更多的服务项目。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有着与其他年龄段人群不同的特殊需求,需要社会为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特殊产品和特殊服务,只有这种需求得到满足,他们才会感到幸福。

  朝阳事业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昨天(11日),记者也在现场采访了天津市老龄办主任常振宗,他介绍:老龄产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部门,它包括为老年人服务的衣、食、住、行、用、医疗保健、照料、精神慰藉以及保险、金融、房地产、旅游和娱乐等方方面面。

  常振宗表示,当前老龄产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养老服务和产品近两年发展势头比较好,但是还是赶不上老年人实际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在人性化的细节关怀上,不论是产品和服务,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还有,现在天津市的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到2011年底,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29.5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15.75%。高龄老人更需要有“介助型”的生活用品,这也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老龄产业发展有巨大空间。特别是新一代老年群体,经济实力较强,消费理念较新,服务和保健需求较高,重积累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转变。这些都说明老龄产业是个朝阳事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天津市的老年产业博览会搞了两届,今年又搞了老年产业节,展品内容不断丰富,但是,国际级的大牌产品引进得还不多,今后,会不断扩大规模,老年产业也会越做越大。将来老年产业博览会将成为一项年年举办的常态活动。同时,要在全市设置固定的老年产品销售场所,让老年人能更便捷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与服务。

  宜居社区

  “只租不售”减轻负担

  在昨天(11日)开幕的“2012中国(天津)国际老年产业节”上,多处老年社区亮相,在老年人面前展开了一幅幸福风景。

  天津“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出:到2015年,规划建设老年宜居社区10处,每处占地不少于200亩,规划入住老年人口14万人。

  在天津市,老年宜居社区主要采取了“只租不售”的方式,让老年人能在房价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得到安居。

  在昨天(11日)的展会上,坐落于静海双塘镇西双塘村的“老年城”吸引了不少老人。“老年城”总规划占地面积1625亩,其中一期“枫林竹苑”养老公寓,总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养老公寓全部采用出租的形式,分为5年、8年和10年三个租段,选择租的时间越长也就能享受更多的优惠,根据所租面积不同,租金也不同,租金最低的一室一厅,面积有60平方米左右,5年租期租金35万元左右。租期到期后,租金将返还给老年人,这也是最让老人们“动心”的地方。

  在现场,不少老人表示:“房子环境很好,而且,都是最高4层的小楼,还有电梯,比在市中心住高层更适合我们。而且,还设有配餐中心、诊所、洗衣房、药房,也有图书馆、电脑室、小型影剧院、健身房等,这都是我们晚年生活所需要的。”不过,也有老年人提出自己的一些担忧:“房子没有产权,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的,而且,一次性付租金,对我们来说经济压力也不小,还会有点对资金流失的担忧,所以,要想好了,更要有政府部门的有力保障给我们定心丸。”

  自己的房子是“租来的”,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心里还有些不太满意,他们更愿意购买适合自己居住的住房。所以,天津市的老年社区也有少数以销售方式出现。在著名七里海也有一处老年社区,社区内拥有养老住宅、养老院等项目。住宅与商品房一样进行销售。社区内拥有社区医院、国学堂、配餐中心等为老服务的配套设施。

  养老社区能不能以“月租”的方式住?有些老年人提出了这样的想法。正在筹建中的“阳光幸福村”也正在探讨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占地面积达到80多亩的“阳光幸福村”,作为试验项目,将在1年半后在天津市建成。与本市已经建设的其他养老社区明显不同的是,这里同时建有失智老人护理中心,并配套建设一座幼儿园。这里的房间设置了扶手、应急呼叫系统、氧气通道和随时进行健康体征监测的无线射频。在“阳光幸福村”内,将建设一座 “护理之家”,这里可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医疗服务,配有经验丰富的老年专科医生。一旦老人患上重病,可以通过“绿色通道”,与三甲医院直接“链接”,“阳光幸福村”负责为老人垫付医疗费用。“阳光幸福村”目前还没有确定具体的“费用支付方案”,正在探讨是否可以用“月租”的方式,让老人们以他们可以接受的租金价位入住,具体操作还要广泛征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