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模式走出养老服务新路
发布时间: 2022-03-17

       “我们能享受服务券?免费的?”乍一听,居住在锦江区武成大街35号平房20号的李春廷老人以为自己听错了,专心听取了福字街社区主任李成荣的介绍后,老人眼角有些湿润,随后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现在政策太好了!”上月29日,申报养老服务券的工作在锦江区64个社区全面铺开,根据不同的情况,锦江区的老年朋友可领到每月最低40元,最高每月160元的养老服务券。用这些服务券,老年朋友可免费用于保洁、代购、上门洗衣理发、物业维修、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日间护理、就餐等。发放“养老服务券”,锦江区每年将支出3000余万元,锦江区也成为全省第一个推出该项服务的区域。

       “发放养老服务券,是锦江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让人民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用爱心和孝心托起老年人幸福的一项具体行动。”锦江区委书记周思源如是说。

       养老,上至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下至我市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都是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词”。中国正面临着一场人口老龄化的无声挑战,破解养老难题广受关注,2月11日,民政部发布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明了“十二五”期间中国养老服务建设体系的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设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去年底,锦江区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随后,相关配套文件密集出台,形成了养老服务八大文件政策体系,与此同时,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养老关爱中心、社区养老关爱站“三位一体”的养老管理网络随即建立。半年时间不长,但锦江区的养老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形成了以“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方式。

       养老服务 模式

       整合辖区资源

       政府“唱戏”变“搭台”

       示范点:书院街街道

       来到书院街街道办事处为老助残关爱中心门前,拿出自己的为老服务卡轻轻刷一下,家住成都锦江区天涯石社区的61岁老人黄美华便进了关爱中心。在这里,她可以在图书角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也可以在健身角的跑步机上运动,还可以与其他老人在电影角看电影或是一起打牌。关爱中心成了老人们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新去处,而这里进行的所有文娱活动全都免费。

       对和黄美华一样曾经孤单寂寞的老人来说,关爱中心彻底改变了她们的生活。“地方不远,我走路就能到,在那里可以唱歌跳舞,我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生活过得满意极了。”黄美华笑得开心。

       蒋森是书院街街道办事处为老助残关爱中心负责人,37岁的他原来是一家汽车店的销售管理人员,去年9月进入书院街道办事处文化活动中心管理运营,得到办事处和老人们的认可后,于去年11月注册成立了现在的书院办事处为老助残关爱中心。

       “从成立社会组织到现在,所有的硬件和人员工资都由政府投入,但在政府引导下,发展起来之后就要自给自足了。”蒋森说,在起步初期政府采取“投入加帮扶”的政策,不过政府的要求也很明确,要逐步自我发展,不能一直“拄着拐杖往前走”。

       现在,蒋森注册成立了和美之家家政服务公司,迈出了自我发展的第一步。聘请的两名服务人员都是辖区内的下岗职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帮助辖区困难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下一步,蒋森还打算筹建爱心超市,逐步实现自立。

       目前,书院街道办事处已经与5家定点服务机构签订了协议,包括律师事务所、食堂、家政等机构,定点服务机构根据情况为辖区内的老年人提供20%左右的优惠。“一方面是觉得有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虽然利润少了,但如果很多老年人愿意来,也能带来经济效益。”在定点服务机构之一的国防工办招待所食堂负责人牟伟看来,这是一件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事情。

       “通过初期的投入和扶持,培育出了一个巨大的养老市场,再通过整合辖区资源,调动各种力量共同推动养老事业发展,不但减少了政府的包袱,推动养老事业良性发展,也使辖区企业挖掘到未来经济产业中的‘下一座富矿’。”书院街街道党工委书记贺涛说。

       借助现代信息

       实现智能化养老

       示范点:莲新街道

       “我年纪大了,眼睛又有残疾,儿女不在身边,以前一个人在家里就是病了都没人知道。现在好啦,只需打个养老中心的服务电话或按下一键通,中心的服务人员很快就上门来了,方便得很!”九眼桥社区居民68岁的蒲荣书兴奋地说:“最大的好处还是中心给我们老年朋友免费提供的这个服务平台,我们可以在这里和同龄人聊天、交朋友,大家也可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政府真是为我们老年人办了件大好事,现在的日子可真是开心啦!”

       推进养老服务,在社会建设和利益的结合之下,莲新街道与我市最大的保洁公司正禾家政公司展开了合作。街道提供场所,正禾家政公司提供电脑等硬件设施及其自主研发的软件,并充分发挥企业成熟的管理经验,成立了社会组织福蓉养老服务中心,承接辖区养老服务工作。

       “我们这套系统具备国内领先水平,一是为辖区内的老年人及服务机构编辑、建立准确详实的资料数据库及服务档案,便于分析、查询和管理;二是自动识别显示系统,客户来电需要服务时,系统自动识别并显示客户所处具体位置、服务需求,同时显示出离客户最近的服务人员。”正禾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安先一边演示着他们开发的为老服务软件,一边介绍说:“我们还有业务安排管理系统,接单后,进入业务安排管理系统,安排最近的服务人员提供服务;还有质量跟踪管理系统,服务人员为客户服务完工后,由后台工作人员采用电话回访或短信、网络平台等方式回访客户,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并给予及时处理;你看,这是智能提醒系统发挥的作用,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如生日、结婚纪念日或其它重要节日,系统会及时提醒,而后由工作人员做出具体安排。”

       “简单地说,该系统以老年人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应急救助、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可与区、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平台紧密结合,既为信息化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提供了服务载体,又全面提升了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是我们的服务理念。”正禾公司总经理游才勇补充说。

       “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智能化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运营新模式。智能化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变得更快捷,服务水平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微信